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有哪些一眼万年的国风美?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2-01-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34
    赞:
    46
    [​IMG] 折原临也,没有感情的时尚穿搭干货输出机,穿搭小白的小众风格挖掘机。 阅读原文

    中国风给我的感觉就是“底蕴美”

    无论是妆容、服饰还是对于色彩的理解

    都是一种带有历史的厚重“美感”

    小生不才愿用拙笔书写一下关于我眼中的国风美

    [​IMG]
    图来源:网络

    一、妆容之美

    云想衣裳花想容,清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李白

    1、秦汉:粉白敷面、黛黑画眉

    楚辞有记载:粉白黛黑,唇施芳泽​

    指的是女子用粮食做成的米粉为白色可用来敷面功用就好比现在的粉饼,有修饰提亮肌肤色泽的功效,而黛是用一种石青粉、石绿块或铜清粉以牛骨胶液调和,塑形阴干做成的块状“眉笔”,使用时将黛块在黛砚上磨制成粉,再加入水调和,将眉毛刮掉以后用毛笔蘸取黛画出又长又细的眉,秦朝的女子喜好浓艳的色彩感,会将橘色眼影涂抹在眼尾,并且将眼线画得长和浓,使眼睛呈现明显的丹凤眼型。唇色以暗红为主,呈樱唇妆

    [​IMG]
    图来源:

    橙色眼影

    红唇细眉

    肤白,腮红

    是秦朝妆容里面最重要的特征

    [​IMG]
    图来源:网络

    秦朝妆容里面还有一种叫做“花子”,在《中华古今注》记载: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宫人梳仙鬓,帖五色花子,画为云凤虎飞升,意思是传闻秦始皇热衷神仙之术,所以宫中令妃长打扮成神仙模样,五色花子,是指粘贴或画在脸上的面花,也叫“额花”、“花钿”、“面靥”

    五色花子,云凤虎飞升妆容▼
    [​IMG]
    图来源:@中国妆容之美

    西汉时期的化妆用品随着汉代治炼技术的提高,敷面的妆粉,在米粉的基础上发展出铅粉,俗称“铅华”,汉代画眉用品也从秦朝的黛块,变成了石黛,石黛是用天然石墨或煤精制成,也被称为“画眉石”,西汉妆容大多清淡雅致,追求自然,但在眉妆的塑造上达到了一个小的高潮。远山眉和八字眉这两种眉形也是从那时候出现的,《西京杂记》中曾记载:

    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

    说的是有个叫做卓文君的女人,将眉毛描画得具有远山般蜿蜒起伏的形态,这里的“远山眉”指的是保留天然眉峰的眉形,也就是说眉尾隆起如山峰状,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因为古代女子常常在修眉之时喜去除眉峰,刻意修成弯弯的蛾眉之状,过于纤弱窈窕,失去本真,而保留眉峰的天然眉形却有一种如望远山之意境,所以也称为远山眉妆。▼

    [​IMG]
    图来源:@中国妆容之美

    2、南北朝:额黄妆、晓霞妆、梅花妆

    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大发展,女性在金色的佛像上面得到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于是便有了“额黄妆”,额黄的颜料选择上,姜黄十分适宜,因为姜黄染色后会呈现一种明亮的黄色,附着力强而且非常透明。,这种妆容除了将额头涂成黄色以外,还会用黄色硬纸或金箔纸剪裁成“鹅黄花样”以胶水贴在额头。剪贴的鹅黄有星、月、花、鸟等多种形状,又称“花黄”。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晓霞妆又名“斜红”,为鬓眉之间有妆饰,面颊两侧有两道如月牙版的痕迹,色泽鲜红,犹如两道刀痕,这种妆容来历也很有意思:

    文帝曹丕宫中新添了一名宫女叫薛夜来,文帝十分宠爱她。某夜,文帝在灯下读书,四周是水晶制成的屏风。薛夜来走近文帝,没留意到屏风,一头撞上,顿时脸颊撞伤,伤处仿若晓霞之将散,其他宫女见而生羡,也纷纷模仿薛夜来,用胭脂在脸颊上画上血痕,取名曰“晓霞妆”。​

    南朝梁简文帝《艳歌篇》中也曾记载:

    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所以后来这种晓霞妆也被称为斜红妆。放到今天看可能有点奇怪,但在当时这也算是“网红妆容”了。

    [​IMG]
    图来源:网络

    梅花妆来自南朝宋武帝刘玉的女儿寿阳公主,据说当时寿阳公主躺在殿檐下睡着了,殿前梅树上一朵梅花恰巧落在寿阳公主额头上,拿掉以后染出了五朵花瓣状,宫中的女子见公主额头的梅花印十分美丽,便纷纷效仿,所以梅花妆又名“寿阳妆”。

    [​IMG]
    图来源:@中国妆容之美

    3、隋唐时期:桂叶眉、酒晕妆、花瓣唇

    隋唐时期,妆容吸收了各族的风格,眉形上为了不让眉形变得呆板,开始流行短眉,晚唐时期女子会在眉尾处进行晕染,让眉尾散开,形如桂叶又名桂叶眉,唇妆也变得更加特别,“花瓣唇”的画法在此出现。

    [​IMG]
    图来源:网络

    发型上,初唐女子多梳高髻,中晚唐期间则流行一种“闹扫妆髻”把头发梳开,在一旁作多个发髻的发型。

    [​IMG]

    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掀开了盛唐女子的绝美妆容,而大唐的“酒晕妆”也将红妆发挥到了极致,这种妆一般先涂抹上白色的铅粉,再在两颊涂上浓厚的胭脂,胭脂蔓延到眼部、耳部,如同醉酒时候的样子而得名。▼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这种妆容嘴角搭配的两个小点叫做“面靥”,据说最开始是因为嫔妃来例假时,不能接受皇帝的御幸,只要在脸上点上两个小点,女史见后,就不会将她的名字列进去,后来逐渐变成一种妆饰,用各种颜料点在双颊处,形状如豆又称为:“笑靥”、“花靥”、“妆靥”。

    [​IMG]
    图来源:网络

    4、宋明时期:三白妆贴珍珠面靥、远黛眉

    宋元妆容不同于唐朝的夸张,偏于清淡讲究雅致,自然肤色和气质,不涂腮红,只留口脂,同时宋朝也是妆容的“高光”时刻,宋代女子会在额头、下巴、鼻梁这三处涂成白色有点像现在的高光,然后在额头、脸颊、下巴贴上珍珠面靥。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宋朝时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女子对美的追求更为内敛,所以宋代对于美女的定义就是:薄施朱色、面透微红,也就是指素妆之下清新淡雅、白里透红的妆容。

    [​IMG]
    图来源:网络

    宋朝女子眉毛在眉形上微微蹙起称为:“远黛眉”,有一种楚楚可怜的柔美感。▼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明代女子的妆容继承了宋代的素雅简洁,胭脂比例浓淡恰到好处,偏爱明亮的妆面,于是很流行“三白妆”,也就是宋朝很流行的一种妆容只是去除了珍珠面靥,在额头、鼻尖、下巴晕涂夸张的白粉,让五官看起来更加立体。

    [​IMG]
    图来源:网络

    6、清朝时期:绛唇妆、吊梢眉、凤眼

    清朝时期流行“淡妆似无妆”所以妆容多为含蓄内敛为主,那时候的女子喜欢细长的眉形,眉头低,眼尾上翘的“吊梢眉”在此时极为流行,眼妆上也喜欢把眼睛画的细长,俗称“凤眼”,给人以端庄秀美之感。

    [​IMG]
    图来源:网络

    清朝因为当时的文人审美是比较喜欢《红楼梦》里林黛玉这种女孩,娇嫩无力,弱柳扶风般令人怜惜的病态美人,所以女子喜欢点绛唇妆,就是上下唇只涂抹中间,类似于今天的咬唇妆,当时宫廷女子都着这种唇妆,显得柔美清丽,楚楚可怜。

    [​IMG]
    图来源:网络

    除此以外清朝女子还流行“旗头”发型,同时发饰造型也变得更加的华丽和繁琐。▼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没有感情的干货分割线

    二、服饰之美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美女篇》曹植

    在中国传统的语境中,布衣是衣服,也是普通百姓的代称。服装是社会变迁的地图,是穿在身上的家国历史时代明暗、国民冷暖、生活沈浮,都在衣服上密密缝补,飘飘显现,无论皇袍还是布衣。​

    1、夏商西周:上衣下裳

    夏商西周的时候,农业、手工业分工出现,养蚕缫丝技术也得到了了快速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贵族开始享用丝织品的奢华生活,商代王室还设有专门典管蚕事的女官:女蚕,后来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发展西周时期开始出现不同色彩的提花锦和刺绣,由此也催生了一些以观赏价值为主的服饰:上衣下裳,所谓上衣指的是交领窄袖式短衣,而下裳是裙装,短衣和裙装之间还会搭配宽带束腰。▼

    [​IMG]
    图来源:网络

    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服装形制之一,也是汉服体系的第一个款式。为了表示尊重传统,后世最高级别的礼服一直是衣裳制。这里要纠正一个概念,折原哥现在拿来讨论的“汉服”不仅仅局限于汉朝流行的服饰或者是汉服迷口中的一些古装,它应该叫做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华夏衣冠”,从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朝的传统服饰。

    [​IMG]
    图来源:网络

    2、春秋战国:深衣

    春秋战国之交的时候流行一种服饰,继承了夏商西周的上衣下裳的形式,将服饰一分为二,又将分开的上衣和下裳重现缝制在一起,变为连身衣,在礼记中记载:

    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

    也就是形容深衣上衣下裳相连,将全身深深地包裹住,可谓“身”藏不露,深衣为什么要那么多此一举的将上衣下裳缝合在一起呢,理由是将衣、裳分裁,是以尊崇古制,合二为一是穿起来更方便这种将身体深藏,充满“礼”字内涵的服饰也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连衣裙”了。

    深衣的内涵在于服饰设计细节的含义:

    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

    袖口是圆形,如圆规,象征举手抬脚都要合乎规矩;

    方领如矩,象征品行方正;

    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着为人刚正不阿;

    腰系大带,象征权衡;

    下摆平直,象征平允公道;

    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

    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IMG]
    图来源:网络

    3、秦汉时期:曲直裾衣

    在战国末年的时候,深衣得到了改良,俗称“续衽钩边、下裳宽广”,任何人不分职业、不分贵贱都穿着深衣,"衽"指的是衣襟,"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并往后拥掩,经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用腰带系扎,形容绕襟的样式称为“钩边”,这种升级版的深衣,被称为“曲裾衣”在秦汉时期特别流行。

    [​IMG]
    图来源:网络

    “曲裾衣”主要特点就是长衣紧裹身体而下,从背后看有个三角形的衣襟绕到身后,用腰带扎系,显得体态修长,纤腰袅袅,衣裳下摆甚至长到曳地,显得格外的隆重和端庄,这种收下摆的设计和现代的“鱼尾裙”有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将东方女性那种古典、含蓄、轻盈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又不失典雅和大气。

    [​IMG]
    图来源:网络

    西汉时期流行一种直裾衣,这种衣服又被称为襜褕(chanyu),这个说法来自《说文解字》, 衣襟裾为方直,区别于曲裾,交领右衽,一件通裁,曲裾的出现是由于最初的时候需要包裹身体,遮蔽下体的考虑,随着内衣制度的完善,古人也不再需要担心暴露身体,于是将接长的衣襟又缩短了回去,下摆部分剪裁为垂直,不再紧紧缠绕身体,变得更加简洁利落。

    最出名的直裾衣应该是马王堆一号汉墓里面,长沙王夫人辛追的素纱禅衣,薄如蝉翼,轻如烟雾,交领右襟,衣襟垂直而下,正是西汉典型的襜褕。▼

    [​IMG]
    图来源:网络
    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复原款汉服“尔雅”▼​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汉朝的时候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上衣下裳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但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 陌上桑》就有记载襦裙的诗句: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这个时期的上衣下裳被称为“襦裙”,一般上衣极短,只到腰间称为“襦”,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IMG]
    图来源:网络

    4、魏晋南北朝:襦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襦裙继承了汉朝的旧制,主要还是上襦下裙。上襦多用对襟(类似现代的开衫)长不过膝,还佩披帛,加半臂,领子和袖子喜好添施彩绣,袖口或窄或宽;腰间用一围裳称其为“抱腰”,外束丝带;下身裙子很长,下垂至地。魏晋时期的下裙面料比汉代更加丰富多彩,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服装上,同时女裙更加讲究材质、色泽、花纹鲜艳华丽。

    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三尺。​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襦裙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 / 齐胸襦裙;▼

    [​IMG]

    以领子的样式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直领襦裙;▼

    [​IMG]

    按是否夹里的区别,襦分为单襦、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近于袄,不同之处在于有无腰襴,腰襴指的是不塞进裙子,外露的一部分。

    [​IMG]
    图来源:网络

    5、隋唐五代:半臂、披帛、

    隋唐时期流行的穿搭方式是:上穿小袖短襦、衫或者是齐胸襦裙,下身着束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然后外面还会再搭配一件营造层次感的流行单品:半臂

    唐朝的半臂主要有两种款式,一种是对襟半臂,一种是袒领。对襟半臂常常穿在长袖衫襦、齐胸襦裙外面,用小丝带当胸系扎。▼

    [​IMG]
    图来源:网络

    袒领服是在传统襦裙的基础上改造形成的又称“时世妆”,即时装,衣领为 U 字型,衣料多为纱罗制品,穿起来非常轻薄飘逸,极具美感,当时人们形容为“慢束罗裙半掩胸”、“参差羞杀雪芙蓉”、“绮罗纤缕见肌肤”等,下配以长裙,充分体现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和自然之美。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穿这种半露胸的服装,在唐代,也只是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穿坦领服,比如宫中内官、女史,除此歌女也可以半裸胸,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如果外出和郊游,唐朝的女子通常还会搭配一顶帏帽,这个宽檐 + 丝网组合而成的潮流单品,也是当时的潮流风向标。▼

    [​IMG]
    图来源:网络

    除了出行的配带的这种帏帽。唐朝女子的穿搭还会搭配一件配饰俗称“披帛”,又称“画帛”。这种帛巾通常以轻柔的纱罗裁成,轻盈薄透,长度大多在两米以上,上面印画各种花纹或者是金银线织就的图案。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

    披帛这种“时尚单品”,据说借鉴了当时风行的西域舞伎的舞衣。唐代的女子们从舞台服装中汲取灵感,日常穿着时也可以升华为表演服装所使用的。

    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IMG]
    图来源:网络

    披帛的使用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将它披搭在肩膀之上﹔二是将它缠绕于两臂之间,这两种方法分别搭配于不同的服饰。走起路来,跟着手臂的摆动而随风飘舞,非常美丽,宛如仙女下凡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到了盛唐时期,浪漫和开放的思想达到了顶峰,更加大胆前卫的抹胸襦裙开始流行,再搭配上半透明的“披帛”,这种穿搭方式深受当时以“胖”为美的唐朝女性欢迎。

    [​IMG]
    图来源:网络

    6、明朝:飞鱼服

    明朝洪武十五年(公元 1382 年),朱元璋对皇宫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设置锦衣卫,这是一个直接服务于皇上的机构,由于少了许多冗杂的管理层,机构成员又“兼职”皇帝侍卫,所以锦衣卫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的信任。皇帝很器重锦衣卫,于是赏赐给了锦衣卫飞鱼服和绣春刀两样东西,上朝可穿飞鱼服,这种服饰在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二品赐服。虽然没有蟒袍尊贵,但蟒袍各朝各代皇帝都有赏赐,飞鱼服则有一种明代的烙印。

    飞鱼服是补色为飞鱼的袍服,飞鱼并不是所说的那种海鱼,而是一种近似龙首、鱼尾、有翼的虚构形象,据说飞鱼服长达 125 厘米,袖长达 252.2 公分,宽襟阔袖,下摆也很宽大,腋下有两对系带,可以用来塑身,腰围处有彩织流云,好像行走的鳌鱼。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收藏于山东曲阜衍圣公府内的香色麻飞鱼服(下图),是世界现存唯一一件传世的男式“飞鱼服”,孔府内的香色飞鱼服形制为“贴里”,常常会和曳撒这种明朝流行服饰混淆。“曳撒”又叫质孙服原为军服(戎服),便于骑射,是一种袭承元代服饰而来,有浓厚蒙古风格的服饰,又称“一色”“一撒”,发音也源自蒙语,是为明代比较常见的男装款式之一。

    [​IMG]
    图来源:网络

    “贴里”飞鱼服和曳撒都是上下分裁,于腰部以下打褶,区别就是:曳撒的下摆是马面裙,前衣片下幅褶子不连贯,后衣片为上下通裁不断且无褶,无褶的地方就被称为“马面”,贴里的下摆是百褶裙,后衣片同前片下幅都为连贯的褶子,而且贴里既可用作便服、吉服,亦可作为衬衣与便服、常服等配套穿着。

    飞鱼服▼​
    [​IMG]

    曳撒▼

    [​IMG]
    图来源:网络

    7、清朝:马面裙

    马面裙,又名“马面褶裙”,中国古代汉族女子主要裙式之一,马面裙是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长和上衣穿着的大襟衫一起搭配。它的风格是由明代的清新淡雅到清代的华丽富贵,“马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宫史》中:

    “曳撒,其制后襟不断,而两傍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往两旁起;​

    结合上面折原哥说到的“马面”这个概念,大家其实就能理解,所谓马面其实就是裙摆中间有一块无皱褶的位置,如同马面一般而得名,除此这种裙子它还有一种相对固定的整体结构——两片式,四裙门,也就是说前后共有四个裙门,两两重合,侧面打褶,中间裙门重合而成的光面,就是“马面”。

    [​IMG]
    图来源:网络
    [​IMG]
    图来源:网络

    清代服饰上依然继续传承明代样式,所以马面和裙襕的装饰也较为繁复,褶子细密,有多至百褶的,褶为死褶,褶子之间还有镶边,而且清代马面裙重视马面的装饰,多用刺绣的等方式装饰马面。从而衍生出侧裥式、襕干式、凤尾式等三种形制类别的马面裙。

    [​IMG]
    图来源:@百度百科

    马面裙始于明朝(可能可以追溯更早),延续至民国,也是中国古代裙服式样里面最后的“余晖”,在这之后,西式筒裙逐渐流行了起来,西式裙装重结构,而且剪裁方式也是变化多端,而我们中国古代的裙子则不一样,它轻视结构,重视装饰,含蓄自然地释放着中国富有底蕴美的美学思想。

    下面这件马面裙是清朝的盘金海水龙凤裙,柔软富有光泽的面料与海水江崖,龙凤纹样搭配起来,不仅有一种典雅大气的感觉,还能显示出穿着者尊贵的身份。

    [​IMG]
    图来源:@中国衣冠

    ===========没有感情的干货分割线

    三、传统色彩之美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 宋徽宗

    西方色彩文化更注重物理特性和科学理论,倾向于将自然科学的原理运用到色彩之中。

    而我们东方的传统色彩出发点是观念,更重视色彩的意象,追求的是“随类赋彩”“以色达意”,没有确定的概念。

    这才是真正的“高级感”的美也是毫不逊色于时下流行色的关键所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形容天刚破晓时颜色的东方既白,这种白,感觉像是混合了蓝色,神秘又有一种古老的东方韵味。​
    [​IMG]
    东方既白:RGB (137/163/198)

    “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

    萱草(又称忘忧草)解愁忘忧,宽慰母亲的思念。古时,母亲的居室为萱堂,母亲的生日为萱辰,母亲的别称为萱亲,因此萱草是中国传统上的母亲花。
    [​IMG]
    萱草:RGB(232/138/0)

    萱草色是唐代人钟爱的流行色,萱草色与石榴红色搭配,是唐朝人独特的艳丽色彩。

    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IMG]
    石榴红:RGB(242/12/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苏芳色有点像是红豆的颜色,苏芳色源自苏木,是重要的红色染料。​
    [​IMG]
    苏芳:RGB(142,55,72)

    “买得湖船十样锦,醉倒美人双玉瓶”

    一种叫做唐菖蒲的花,代表怀念之情。也表示爱恋、用心、长寿、康宁、福禄。​
    [​IMG]
    十样锦:RGB(252/178/169)

    “红潮生面酒微醺”

    酡颜,饮酒时脸红的样子,短短酡颜两字便想到美人微醺,一抹红霞飞上脸梢的神态。​
    [​IMG]
    酡颜:RGB(251/142/111)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意为浅青色。古代丝帛染色名。相传为南唐后主李煜的姬妾所染。​
    [​IMG]
    天水碧:RGB(224,243,249)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青釉的烧制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呈现出来的一种颜色。​
    [​IMG]
    天青色:RGB(20/165/184)
    因为天青色是汝窑的代表色,传说需得在烟雨天气中烧制才可实现。雨过天青也就是雨霁,天空还略显阴青时呈现出的颜色。​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

    黛,古代女子画眉的颜料,一如遥望远处山丘时隐约浮现的带有灰调的青黑色。​
    [​IMG]
    黛色:RGB(73/67/101)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杜鹃花别名山踯躅,那漫山遍野的锦绣杜鹃的花色,便也就是踯躅了。​
    [​IMG]
    踯躅:RGB(225/62/125)

    湘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

    缃色作为色彩词至少在汉代就有,唐代以后多见,是浅黄色丝绸的颜色,多用于形容帛​
    [​IMG]
    湘色:RGB(243/197/77)

    秋扈,窃蓝

    立秋凉风至,秋色起于窃蓝色。​
    [​IMG]
    窃蓝:RGB(137/171/271)
    《尔雅》里说到:“秋扈,窃蓝”,是说一种爱偷窃庄稼的浅蓝色候鸟。当人们看到它,便知粮食将熟,秋天已来。窃蓝,也是中国历史可考的第一个浅蓝颜色​

    处暑禾乃登,秋色盛于秋香色

    [​IMG]
    秋香色:RGB(217/182/18)
    色出秋意,其色郁黄。此时作物成熟,满满田野皆秋香,黄色的稻禾寓意了秋日之盛大​

    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

    铅黄,古代妇女化妆用品​
    [​IMG]
    铅黄:RGB(235/151/77)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由胭脂虫雌虫的干燥身体组成的一种红色染料;一种古代女子化妆用的红色颜料​
    [​IMG]
    胭脂:RGB(191/64/57)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薄柿是用柿漆染得的淡柿色,薄柿色就像是尚未成熟垂挂于枝头的柿,正等着谁家巧织女素手采摘做染料。​
    [​IMG]
    薄柿:RGB(233/185/136)

    色点湘妃红涙雨,骨凝王屋紫藤霜

    即绯色,淡红色。妃,通“[[绯]]”。亦称杨妃色。犹女色。​
    [​IMG]
    妃色:RGB(237/87/52)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