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护肤品、化妆品的成分都直接标注在包装上,为什么小厂家不直接逆向研发?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2-01-2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33
    赞:
    46
    [​IMG] 胖博士,懂你皮肤问题的清华胖师兄 阅读原文

    几年前,我和 @科学怪人 -k 博 曾经合作为兰蔻开发了一个很神奇的洗面奶配方。那个配方把我们折磨的欲仙欲死,虽然因为种种原因,那个配方现在还没上市,但是我相信,即使上市了,也没人能仿制出来。

    当时我找了个在护肤品里不太常用的成分,介绍给 K 博。他和小伙伴们把它做进了洗面奶的配方。做出来后实验室试用,所有人都被惊艳。爽滑的肤感,洗的特别干净,冲完之后没有任何滑腻感。很快实验室上上下下试过之后都觉得好,我们就继续推进。

    K 博从我这要了一批新原料进行稳定性测试,很不幸,这个配方很快就挂了,几天后,配方里就析出了颗粒,导致细腻的洁面产品变成了磨砂洁面膏。

    [​IMG]
    磨砂膏

    遇到这种事情,原料供应商肯定是第一个背锅的,毕竟欧莱雅的配方能力举世无双。出现不稳定的稳定,一定是这个批次的原料不行。

    我们屁颠屁颠的翻出供应商的 COA,发现两个批次的原料虽然都在 SPEC 范围之内,但是规格的确不一样。作为全世界最牛的甲方爸爸,我们立刻要求供应商把 SPEC 范围缩小。供应商哭哭啼啼了半天,最后还是半推半就的答应了,还提供了新的样品。谁让人是没人权的乙方呢?

    [​IMG]

    K 博拿到新样品又屁颠屁颠的去做实验了。这次结果好了很多,但是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析出了该死的颗粒。把颗粒拿去分析之后,技术大牛 K 博竟然构建了一套理论和动力学模型,来解释颗粒析出的原理,当时我的反应是“我了个大草,这也太牛了吧”

    [​IMG]

    根据理论模型摸索了一番之后,这个配方终于做稳定了,接下来的小规模放大实验也很顺利。在当年的 pipe meeting 上,这个配方被当作欧莱雅中国研发中心的明星成果,展现给全球的市场大佬们,并且被兰蔻翻了牌子。兰蔻的市场大佬直接钦点了这个配方,要在全球上市。

    [​IMG]

    大家高兴坏了,要知道中国研发中心一般也就给巴黎欧莱雅,羽西做做配方。这次可是给兰蔻做,而且还是中国原创的配方。

    被钦点之后,就是大规模的试生产,我们叫 pilot,5 吨的锅,come on, baby。

    然而第一锅做出来,放了几天就挂掉了。K 博日思夜想,花费毕生所学,头发都少了几根,终于发现是 pilot 的投料工艺和小规模放大不一样。调整工艺之后,配方不出意外又挂了。左思右想,通过流体力学方程,我们发现原来是大锅的搅拌和小锅不一样,而我们的配方算是一个亚稳态,介于稳定和不稳定之间,搅拌不到位,就挂掉了。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K 博终于做了一大锅稳定的配方,大家都喜笑颜开,坐等上市了。

    这时候,又传来了一个噩耗,法国兰蔻工厂按照中国团队提供的配方,做出来的就是不稳定,需要中国团队派人去指导。然而这时候疫情来了,这一等就是两年多。K 博也早已离开欧莱雅,我们的合作结晶还躺在配方库里。

    扯了一堆,你可以想象,一旦这个产品上市,如果小厂想来仿的话,仿的出来吗?


    俗话说,不会做到的配方师不是好科学家。

    作为家里的大厨,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看教人做饭的视频,尤其是厨师长王刚。看他切菜,看他颠勺,看他用宽油,看的不亦乐乎。

    [​IMG]
    厨师长王刚

    在一众美食博主中,我觉得厨师长王刚教的算很好的,尤其是做菜的过程,揉开了掰碎了展现在面前,简直就是把 SOP 完完整整的呈现在我面前。

    然而当我看完准备自己在家复刻的时候,却发现一堆问题,怎么也模仿不来。

    首先要命的就是我家没那么多宽油,炒肉之前不在宽油里面过一遍,炒出来怎么都觉得柴。

    [​IMG]
    宽油

    其次我家的灶台也没那么大的火,于是王刚炒二十秒就好的菜,我要炒一分钟,最后做出来口感也不对。

    然后,我家的调料也没那么多,只能用一些基础的调料来代替,总觉得差点意思。

    当然,我的刀工和颠勺的技术都没那么好,记得有一期,王刚直接一颠勺,就把锅里的豆腐全部翻了个面。于是厨师长版本的家常豆腐可以直接劝退。


    细细想来,护肤品和化妆品的套路也是如此。

    护肤品的成分只相当于最基础的食材,刀工相当于这些成分的处理工艺,灶台和锅相当于护肤品的生产釜,宽油颠勺则相当于生产工艺。

    护肤品包装标注的成分只相当于告诉你,里面有哪些最基础的食材。我们去外面吃饭,也能吃出一盘大盘鸡里加了鸡肉,土豆,辣皮子,青椒,蒜还有大料。然而你能复刻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盘鸡吗?即使像厨师长王刚那样把一道菜的 SOP 展现在面前,能复刻出来的恐怕也寥寥无几。所以他也不怕大家偷走了他的独门秘籍。

    化妆品的生产也是同样的道理。

    知道了大概的成分表,具体的配比呢?

    乳化剂到底是加了 0.5%还是 0.8%?别看只有零点几的差别,这里面的肤感差别多了去了。

    [​IMG]
    乳化剂

    几种油脂的比例分别加了多少?多了厚重,少了太轻。至于活性物,则更是个黑盒子,即不知道它的添加量,更不知道它的生产工艺。

    就算知道了具体的比例,原料的处理工艺呢?色粉到底要碾磨多久?会不会团聚?难溶的活性物到底怎么加进去才能不析出来?

    好吧,就算有黑客黑进了欧莱雅雅诗兰黛的系统,把配方和 SOP 偷了出来,你确定有类似的设备吗?高压均质有吗?微流道乳化有吗?


    很多人把化妆品和护肤品当作智商税,对大牌更是嗤之以鼻,觉得它们被开发出来就是割韭菜。市面上也有一些所谓的平替,但是即使成分都直接标注,很多大牌产品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仿出来的。

    更不要说成分名看起来一样,后面的猫腻也可能千差万别。我之前还专门写过一篇高赞文章,详细科普,为什么护肤品的配方表看起来很像,功效却差很多。

    为什么护肤品配方表很像,但是功效差很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