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博士,懂你皮肤问题的清华胖师兄 阅读原文 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那么恭喜你,你将成为全中国最先了解“维 C 黄脸”真相的一批人。 关于用了维 C 为什么脸黄,目前中文互联网上的解释都很牵强。于是我去查了一下文献,发现事实远比想象的复杂。除了脸变黄外,手掌,指甲缝还有手指缝都有可能变黄,这种变黄没法用清洁产品洗掉,只能等皮肤慢慢代谢掉。停用之后,基本上一两个星期,皮肤变黄就会消失,而且你会发现肤色比用之前更提亮了一个色号。 目前中文互联网对于维 C 变黄的解释很牵强 关于为什么维 C 上脸之后,有些人会变黄,目前中文互联网的主流说法是维 C 的氧化。因为一些维 C 精华放久了之后,会呈现出比较深的颜色。于是自然而然的认为维 C 上脸之后被氧化,也是染黄皮肤的元凶。但是这过程中,大家常常忽略一个点,那就是维 C 精华的颜色并没有深到可以染黄皮肤的地步。 我手头正好有一瓶接近保质期的维 C 精华,大家可以看到颜色非常深。 把精华滴一点到手上,颜色对比非常明显,然而涂开之后,对皮肤的颜色根本没有影响。 变黄的维 C 涂开之后对肤色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维 C 氧化之后,颜色虽然会变深,但是真正有颜色的成分非常少。这些成分又都是水溶性的,根本没法染黄我们的皮肤。 用了维 C 脸黄的元凶竟然是它 为了搞清楚用了维 C 脸黄的原因,我查找了大量文献,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维 C 染黄角质层的元凶其实是维 C 代谢的产物之一:赤藓酮糖。 看到赤藓酮糖这四个字,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这是什么鬼? 实际上,赤藓酮糖在国外可是个大大有名的成分,它是欧美常用的美黑剂。 和亚洲人不同,欧美人喜欢颜色深的皮肤,这样的人被认为是有钱去海边度假,所以看起来给人感觉比较健康比较美。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有钱有时间去海边度假,于是国外专门有一类美黑护肤品,而这个赤藓酮糖就是美黑剂的主要成分。它能和角化细胞中的角蛋白结合,形成类黑素,从而让皮肤颜色看起来更深。 赤藓酮糖和角化细胞结合,形成类黑素 由赤藓酮糖来的类黑素并不是黑色的,而是红棕色,当用量较少的时候,看起来就是黄不拉几的颜色。实际上,赤藓酮糖的短期使用效果和维 C 染黄脸的效果一毛一样! 使用赤藓酮糖(左)后的皮肤颜色明显变黄(来自原料供应商资料) 从维 C 到赤藓酮糖,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 维 C 的氧化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1]。简单来说,维 C(抗坏血酸)先会变成脱氢抗坏血酸。随后脱氢抗坏血酸进一步变成 2,3- 二酮古洛糖酸。以此为基础,接下来是非常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也非常多。而赤藓酮糖就是其中的产物之一。 根据实验,一份维 C 如果氧化降解完全,可以生成至多 0.28 份赤藓酮糖,这个转化率相当高了。一般欧美使用赤藓酮糖作为美黑剂,这个成分的添加量是 5%。所以如果维 C 精华含有 15%的维 C,如果全部氧化完全,相当于 4.2%的赤藓酮糖,和欧美主流的美黑剂差不多了。 好在现在主流的维 C 精华都使用各种方式来稳定维 C,维 C 降解不多。上脸之后,如果做好防晒,停留在角质层中的维 C 被氧化的概率也不太大。产生的赤藓酮糖也就非常少了。 脸黄了怎么办? 很多人用维 C 明明是为了提亮肤色,结果脸变黄了,郁闷的同时还不免担心起来,染黄的脸洗都洗不掉! 其实用了维 C 之后脸变黄大可不必焦虑,直接停用维 C 就是了。停止使用之后,也就缺少了赤藓酮糖的输入,皮肤中也就不会形成类黑素,皮肤就不会继续变黄。 而根据赤藓酮糖的工作原理,它一般只作用于角质层最外层的一些角化细胞。而且我们的皮肤也会正常代谢。随着皮肤的代谢,这些染黄的角化细胞基本上一周就会代谢干净,最长不会超过两周。 如果你又喜欢维 C 的功效,又不想皮肤变黄,那么还有个办法就是搭配使用一些果酸类的产品。日常使用维 C 的时候,手指手掌处的染黄会更明显,因为这些地方的角质层更厚,有更多的角蛋白和赤藓酮糖反应。使用一些温和的果酸类产品剥脱角质层,让角质层薄一些,脸黄就不那么明显了。当然,在使用果酸之前,得确保自己皮肤耐受,而且不是敏感肌。 小结一下,用维 C 脸变黄并不是因为简单的氧化。而是因为维 C 转化成了赤藓酮糖,而这个成分能和角化细胞结合,形成类黑色素,从而染黄角质层。解决的问题很简单,要么停用维 C,脸黄一两周就会消失;要么使用温和的果酸轻微剥脱角质层,减少黄气。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