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文雄,编剧 阅读原文 泻药,作为这部戏的编剧和导演,无论怎么评价都属于王婆卖瓜,所以我想着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讲这部戏后背的故事。 背后的故事。 2016 年,我揣着在老家赚的三万块来到北京,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恰逢一个给电视剧组写剧本的机会,我意外从话剧舞台辗转进入了影视行业。 经过两年的拼搏和奋斗,成功负债好几十万。 那时候我迷茫的就像临近冬天的蚊子,吃又吃不着,跑又跑不掉。就在这个时候,仰仗着我在喜剧综艺节目里面写小品的经历,我认识了魏翔。 接下来就是一段没羞没臊的合作生涯,我们共同经历了快乐,经历了诋毁,哥俩有彻夜长谈,有把酒言欢,也有因为一部好电影痛哭流涕的羞耻岁月,回过头来想,那些时候大抵都是为了这部电影在默默做着准备。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魔幻时刻》的时候,属实被惊艳到了,它活泼,搞笑,又带着讽刺和戏谑。决定改编她之前,我和翔哥还有西虹市的乐斌总开了个小会,认真分析改编难度和未来会呈现出来的大概样子,最终决定硬啃这块老骨头。Ps:我这人一直挺狗,热情又奔放。 接下来的三年,我就扑在了这一件事儿上,前一年每次修改还标一个版本号,到后来,版本号都记不清楚了,反正就是改改改。 说真的,改编翻拍这件事情,要比原创一个故事难得多。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原作和改编作品的比较,原作是上古神作,我们是电影新人,这种难度堪比你买了武林盟主的剑谱,训练三年就要和他登台比剑。第二个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本土化,让大多数观众看得懂看得爽。所以,我们保留了核心创意,修改了人物关系,重新梳理了故事走向,在严格的制约下自由飞翔了一回。 在闫非大魔二位监制的严格要求下,从春天到冬天,再到春天,又到冬天。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疫情来袭,我们终于做好了准备工作,决定开机。 拍摄过程艰苦且顺利,一次次的调整,一次次的磨合,在无数人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在开机 89 天后,完成了所有的拍摄。 到了电影后期,一种深深的乏力感再次涌了上来,我和绝大多数观众一样,只看过,没拍过,纷繁复杂的后期工作开始后,我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剪辑,视效,动效,调色,包装,我只能是边学边做,凭着虎了吧唧的劲头,走到了最后。 其实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设,在强手如林的春节档,我们这部小片必定是最不被看好的一部。等待上映的日子里,我的心情每天都像在坐过山车,忽上忽下。 直到有一天和监制聊天,他们告诉我,现在不被看好也许是个好事儿,可以降低大家对影片的预期,到时候咱们逆风迎战,多过瘾。 这个说法一下点醒了我,仔细想想,从小到大一路走来,哪次不是不被看好,哪次不是迎难而上,哪次不是逆风迎战?(在游戏里不是,逆风就是被按地摩擦) 七八岁时家里亲戚就说这个孩子,将来肯定啥也不是。高中时,班主任说邢文雄你将来要能考上大学,我倒立从班级走到学校门口。排话剧时,我自己投资自己写剧本自己排,还被人说我们是瞎胡闹穷欢乐草台班子。 作为这个春节档最不应该有包袱但是电影里可能最有包袱儿的新人,我早已经把自己完完全全的交待给了电影,交待给了观众。是死是活,咱拼一把! 映会的第一天,我和翔哥坐在影院的最后一排,看着所有观众哈哈大笑,我们俩人手拉手默默流泪。不敢哭出声,怕影响观众观影。 最近这些日子,大家关于这部电影说的每句话我都看到了,有期待,有唱衰,有喜欢,有批评,我都一并接收。也一定会认真听取建议,如果有机会再拍电影,你们一定会看到我们的进步。 后背的故事说完了,第一次拍戏,还有很多难忘的小事儿,有机会还会和大家一一分享。 最后回到主题,我如何评价这部电影。 因为我无法客观的评价这部影片,所以我给它换了个标题。 你如何评价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 我的回答是:棒极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