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有哪不容忽视的细节?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2-02-0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31
    赞:
    46
    [​IMG] 韩东君,演员 阅读原文

    大家好,我是韩东君,在《长津湖之水门桥》中饰演第七穿插连第 280 名战士,神枪手平河。

    我相信不仅对我,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水门桥》都是一部承载着重要意义的电影,从长津湖到水门桥,七连的志愿军战士们踏过一座又一座战场,在一场场汹涌的战火硝烟中冲锋陷阵,为了身后的家,更是为了心中的国。

    对我而言,《长津湖之水门桥》中有太多印象深刻的故事了。在完成影片拍摄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那些故事和故事里的人,以及我们一起在拍摄现场所经历的种种,时常在我脑海里复演。相信大家看完电影以后,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首先还是先说说平河吧。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剧本中看到平河这个角色时的第一感受,就是“好奇”。平河是个不太爱讲话的人,无论是在战场内外,你很难通过他说了什么话,来判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在《长津湖》中,他枪法奇准,擅用各种枪械武器,并且还知道圣诞节的由来。这样一来,这个人物的多面性和独特性就凸显出来。在后来的每一次拍摄中,我都会不断地琢磨,平河来自哪里,职业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家庭,有什么爱好,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前,他有过哪些经历等等。在不断的“自我对话”(其实是韩东君与平河的对话)后,我逐渐找到这个角色的重心——他是一个有学识、有思想、有胆魄,同时又不喜高调的人。

    我很喜欢平河的名字,这两个字倒过来念,就是“和平”。无论是在《长津湖》还是《水门桥》中,和平,都是所有人的心愿。我曾跟导演讨论过,想通过设计一些细节,让观众找到一条走进平河内心的道路。所以后来便有了:一场大战过后,平河坐在美军的坦克上,在弹壳上刻下一个“平”字。他把自己每一次的“劫后余生”都纪念在这枚弹壳上,只要上面的“平”字还在不断增加,自己就可以坚持,直到取得最终胜利,和战友们一起回家。对平河来说,弹壳是他的护身符,而在《水门桥》中,有一个大家看不到的细节——平河将弹壳从手腕解下,挂在了他使用的巴祖卡上。关于这个举动,我所理解的含义是,平河希望用这枚弹壳“保佑”他手中的武器,尽可能地多消灭敌军,打通前往胜利的道路。另一方面,战争的残酷让平河知道,没有退路了,他从手腕上解下弹壳的同时,也封堵了身后所有的退路。往后的战争,只管一路向前。一个人,要有多大的勇气和信念,才会如此决绝。

    平河的学识和智慧,在《水门桥》中也有体现。他在战后的战场上发现了一顶美军遗留下的白色降落伞,正逢战场多冰雪,平河将其收进包里,用作伪装自己的工具。后面的战役中,平河将白色降落伞盖在自己身上,从而掩盖踪迹。白色降落伞是当时美军拥有制空权的一种隐喻,在志愿军先辈们和美军的装备实力有如此悬殊的当年,我们的战士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用敌军所不及的作战智慧,取得了一场场胜利。如今想来,没有比这更加鼓舞人心的了。

    很多观众看完《水门桥》后说平河牺牲的桥段“太疼了”。事实上,这一段戏,也是影片中我印象较为深刻的部分。回想当初拍摄,剧组为了追求真实效果,动用了真实的坦克进行实拍。在拍摄过程中,我被吊在坦克的底盘上,坦克开动时,要拍摄履带压我手臂的镜头,虽然用的是假肢道具,但履带压上袖子之后,是连带我穿的外套一起往里卷的,那个力量一下子就把我带进去了,差一点点就会真的压到我,那种真正的身临其境的压迫感,是挺可怕的。电影里,被钢筋贯穿胸骨的平河,看着战友拿着炸药包向敌军坦克冲去然后牺牲时,那一声怒吼,在我看来是这个角色真正的高光时刻。平河的吼是愤怒,是不甘,更是豁出去的坚决,和向死而生的勇气。我想过那声怒吼,和平河被坦克碾压时对着连长说“开枪”,以及他牺牲前的那个微笑,分别代表了什么。或许,在那些惨烈的时刻里,平河最终看见的和想起的,是战争后的胜利,是他们每一个人回到祖国,回到家乡的情境,我,还有我们每一位演员,都好想有机会把那个情境演出来。

    其次,很多观众注意到,在《水门桥》里,平河用上了新武器。没错,就是平河扛着的那个巴祖卡。

    平河用的巴祖卡原本是谈子为的,对于平河而言,谈子为是传奇人物,是名副其实的前辈。谈子为牺牲后,新的任务紧接着就来了,当平河继谈子为之后扛起巴祖卡,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传承的是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和意志,大家彼此拧成一股绳,共同传递着这种力量。我又想到《长津湖》的时候,谈子为问平河叫什么,平河说:“报告!七连第 280 名,平河!”那一瞬间,两个战士之间的情谊就建立起来了,谈子为欣赏平河,平河也敬佩谈子为。团结与传承,让一场场战役中的先辈们,有了必胜的底气。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长津湖之水门桥》中让我感到最为震撼的两场戏。

    一场是平河和余从戎的对话,兄弟俩看着同一个方向。

    平河说:“⽼余,那是我们的边界,家的⽅向吧?”

    余从戎回答:“是啊,祖国的⽅向。”

    这段对话在原先的剧本里是没有的,拍摄之前,我跟晨哥找导演商量,加了这两句话。我们对话时的口吻和氛围,都没有那么强烈,可能跟观众的感觉就是很平淡地说了出来。但这两句话在我看来,势如千钧。它让我们看到当年志愿军战士们身处异国战场上,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同时,这两句对话也反映出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他们时时刻刻都知道,眼前这场仗,是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是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而打。“家与祖国”,撑起了战士们内心对于必胜的决心和信念。

    另一场戏,是我们所有战士,对着祖国的方向敬礼的场面。新中国万岁,短短五个字,重重地落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目光无法企及的远方,是祖国的方向,而身后的战场上,充斥着侵略的野心,与残酷的战火。在那一刻,战士们是守卫和平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伤痕累累,他们毅然挺拔。他们至死,为家国。

    在这个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意味着团圆的喜庆春节里,《长津湖之水门桥》让我看到了团圆的意义,看到了和平的意义,也正因如此,眼下的团圆与安宁,都更加让人感到幸福与感激。

    很多人问过我,如果要对当年的志愿军先辈们说一句话,我会说什么。

    我想,没有什么话,比一句“你们的愿望,如今都实现了”更能告慰先辈们的在天之灵。

    谢谢你们。

    祝大家新年快乐。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