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孩子比较内向,害怕走亲戚,可以怎么引导?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2-02-0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胡立,心理咨询师,坐标杭州。 阅读原文

    我不仅小时候害怕走亲戚,我到现在自己都当妈了还在害怕走亲戚。

    我不仅害怕走亲戚,我还因为对走亲戚的恐惧泛化到了连过年过节都怕。

    每到要过年的时候,那种全国各地喜气洋洋的过年氛围一起来,我就会出现本能的恐惧反应。具体表现就是,对马上要过年了这件事感到惴惴不安,一想起过年就浑身紧张、僵硬、汗毛倒竖,有控制不住瑟瑟发抖的倾向,生理性的抵触、排斥,想要逃避。

    最后我是怎样从这种恐惧感当中解脱出来的呢?

    是我大脑里那个理智的声音跳出来提醒自己:嘿,清醒一点,你现在已经长大了,不用再被逼着去给不熟的亲戚拜年之后,还要因为表现不够好,不够热情而被骂啦。并且现在的你已经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些状况啦!所以,别紧张,别害怕,深呼吸,放松,放松,都过去了。。。

    那些经历都已经过去,并且未来也不会再经历。所以我现在可以不用再害怕了。

    正因为我自己曾经历过并且深刻地了解这种被迫走亲戚表示熟络和热情的痛苦,所以我特别不想孩子再经历和体验与我同样的痛苦。也因此在发现我家熊孩子遗传了我的社恐基因后,我对帮助熊孩子应对社交恐惧这一块儿特别重视。

    具体怎么做的呢?有如下六点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接纳

    就是接纳孩子社交恐惧,害怕与不熟悉的人亲近表示热络这件事。

    我自己都害怕想逃跑呢,更何况是带着我的基因的孩子?

    再说了,孩子内向,社恐是基因偏向,并不是他的错,更不是他自己想要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特质,有孩子外向热情,就有孩子内向冷淡,我不觉得他有什么错,我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我们生来如此,不必为此感到抱歉。

    二、共情

    当孩子感到害怕和恐惧的时候,他需要父母的帮助。帮他消除恐惧,而不是给他制造伤害,比如说指责他不够懂事,不够有礼貌,不够嘴甜,不够讨人喜欢。这只会给他制造更大的恐惧。

    三、什么更重要?

    是帮孩子消除恐惧更重要,还是要孩子在当下在此刻表现成一个更好的、更讨人喜欢的孩子更重要?

    是孩子远期的心理健康,未来他能够从社交恐惧中解脱,能够很好地应对社交场合更重要,还是此刻孩子必须做到有礼貌更重要?

    是孩子这个人更重要,还是符合社会规范更重要?

    不是说不要讲礼数,但天大的礼数它也不能大过人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我们应该首先看见人,要让人成为人,人作为个体先被保护,被尊重,然后人才能发自内心地去守护社会的“礼”。

    也就是说,孩子要先体会到自己和自己的感受被保护,被尊重,被爱护,然后他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别人,去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喜爱和尊重。

    如果他自己的感受被牺牲,被无视,要他委屈自己去迎合取悦他人,他只会感到痛苦和憋屈。

    四、确认安全以及建立联结

    孩子为什么害怕走亲戚呢?

    从生命本能来说,是因为他对这些并不经常来往的亲戚不熟络,不了解,他不知道对方是危险还是安全。对方这个不熟悉的庞然大物,从孩子的视角来说,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说白了就是感情还不到位,却又要被逼着假装感情已经非常好。他自然会感觉别扭又难堪。

    所以,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去帮助孩子,一是提供安全感,给孩子提前介绍,我们今天要去哪里,要见什么什么人,和我们是什么什么关系,平日里有什么什么往来。让孩子知道这个人对于我们来说是安全的,可以信任的,可以表达亲密的。

    二是蹲下来,以孩子的角度去和对方打招呼,表达问候和祝福。相当于是给孩子演练,怎么和亲戚建立关系和联结。有人给他示范,孩子才能从无措感当中解脱出来,才会慢慢鼓起勇气自己去应对。

    五、帮助孩子应对

    很多时候孩子不做,不是因为他不懂礼貌,他故意要让父母难堪,而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他自己现在也感到很难堪。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要敏感地察觉到孩子需要帮助和提示的点。

    不要总站在孩子的对立面,而是蹲下身去,站在孩子的角度,站在孩子那一边,以孩子队友的身份,问一问,猜一猜,他遇到了什么困难,帮帮他,和他一起讨论一下,想一想要怎么应对。

    只有把孩子心中的这些困难解决掉,他才能以一种健全的心态继续往下走。

    否则,就可能是在孩子心里留下一个又一个阴影。

    六、更多包容,更多耐心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我家熊孩子在我的陪伴下,面对社交情境,在大多数时候他都能表现自如,甚至表现出我想象不到的与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反正至少我自己是做不到,与并不那么亲密的人表现得那么亲密又热情的。我有时候会怀疑,天啊,我一个社恐怎么生出了一个“社牛”儿子?

    当然,这个社牛是我培养出来的,不是我生出来的。

    但是,在少数时候,熊孩子也会退化,退化到社恐的状态。

    就在今天,他和远在重庆老家的外公、外婆、祖祖拜年的时候就又出现了退缩反应,他说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他说自己觉得很紧张,开不了口,很尴尬,挣扎着想逃跑。

    也就是说,即使你做到了所有,孩子的社交恐惧依然会反反复复。

    所以,就需要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当孩子在感到恐惧不安时,给他提供一个安全港,帮助他从恐惧不安的情绪里解脱出来。

    最后想说,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发挥的应该是调节器、推进器和支持者三者统合的功能。但我们很多父母犯错就错在他们以为父母只应当发挥推进器的功能。

    只顾着像赶驴子一样把孩子往前推,而忽视了孩子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他会有自己的感受,需要我们的理解、尊重和保护。当他陷进泥潭的时候,也需要我们的帮助。

    举个栗子:

    [​IMG]

    假如坐标轴中间是零点,左边是极度社牛,右边是极度社恐,那么我和我家熊孩子出生的时候社恐值都为 1。

    正确的教养方式,该调节调节,该推进推进,该支持支持(例如 B),会把孩子往更适应环境的方向上拉(例如我家熊孩子);

    但错误的推进器教养方式(例如 A),反而会加剧孩子的社恐程度(例如我)。

    其实父母初心都是希望孩子好,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更多人建立关系和联结。但若方式错了,结果很可能就会南辕北辙。这里面的差异就是父母对于自己功能定位的差异,以及教养方式的差异了。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