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宿six,专注于医学干货和病房故事写作,有事联系微信songs233 阅读原文 在当前全民冰雪运动的热潮下,除了因运动造成的骨折、扭伤、拉伤等问题,冻伤也很常见。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又是抵抗外来刺激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在运动中疏于防护,最容易导致冻伤。 要想知道如何避免冻伤,首先要先追本溯源,了解造成冻伤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哪些因素容易使得冬季运动员冻伤 冬季运动往往在山峰等环境开阔的地区域进行,除了地形、运动员本身因素外,这些地区不仅紫外线高,而且存在风力等级变化幅度大,尤其是高山滑雪中,海拔每升高 1km,紫外线的伤害、风力、湿度等都在成倍增加,寒冷的气温伴随着风力在不断影响人体的同时,一些新手沉浸在运动的练习中,往往不知不觉间忽略了环境中的风、冷、湿度形成的伤害[1]。 在这些环境中共同造成结果主要有两个: 第一是造成人体的「热损失」,如人体的核心体温下降 1°C 就会导致肌肉颤抖,进而导致低血糖(低血糖)和运动表现下降,运动能力的下降,会进一步诱发冻伤。失温与冻伤往往相伴相生。 第二冻伤属于局部组织损伤,是皮肤的表层和它下面的一些组织冻结,一种局部的淤血。就像体温过低一样,冻伤的严重程度也不同。组织损伤越深越广泛,冻伤越严重。皮肤在寒冷的刺激下,血液循环会因此受阻碍,就会造成组织的缺血缺氧和损伤,离身体核心最远的四肢(脚趾、鼻子、手指、耳廓等)是对局部温度变化和血管收缩最敏感的区域,这些遥远的四肢无法感知身体的核心温度是否足够,这意味着即使核心处于足够的温度,供应这些寒冷四肢的血管也都会继续将血液重定向到核心,而局部缺乏温血会导致四肢温度下降,最终会冻结组织,导致冻伤[2][1]。 在有人指出之前,你可能不会意识到自己有冻伤,在棕色或黑色皮肤上可能很难看到受影响区域的颜色变化。 2.冻伤的表现是什么?冻伤了记得挂烧伤科 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冷伤,冻伤在医学上可按照病理分度即 I、Ⅱ、Ⅲ、Ⅳ四度,或临床上按浅表冻伤(I、Ⅱ)和深度冻伤(Ⅲ、Ⅳ)分级,经验上遵循热烧伤的分类方案。也就是说,如果你冻伤了,你应该挂烧伤科。 一级冻伤表现为麻木和红斑。常不是永久性的。早期主要症状是皮肤感觉丧失。在受影响的区域,皮肤麻木,可能肿胀,边缘发红。在受伤后的几周内,皮肤表面可能会脱落。 二级冻伤导致皮肤表明产生大小不等的水疱;水泡中有透明或乳白色液体,周围有红斑和水肿。 三级冻伤产生更深的出血性水泡,皮肤颜色会从苍白变成黑褐色或紫褐色,表明损伤已扩展至网状真皮和真皮血管丛下方,这个阶段易留下瘢痕。 四级冻伤完全穿过真皮,累及相对无血管的皮下组织,坏死延伸至肌肉和骨骼,有可能冻到肌肉、骨骼,甚至可以使肢体坏死。 传统的 3、4 级冻伤,即为重度冻伤,为了简化分类,在自发或正式复温后但在成像之前,指南上也赞成以下 2 层分类方案: 浅表冻伤- 没有或轻微的预期组织缺失,对应 1 度和 2 度损伤 深度冻伤- 深层损伤和预期组织缺失,对应 3 度和 4 度损伤[3] 通过表皮所呈现的颜色,可以简单对应冻伤程度,不同程度的冻伤往往会组合出现。来源:梅奥诊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冻伤包括了 0 ℃ 以上和 0 ℃ 以下的任何低温所造成的一切低温损伤,但二者有联系也有区别,如冰点(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冷伤,往往是急性可危及生命的冻结性冷伤,而 0~10℃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则是非冻结性冷伤,如冻疮属于非冻结性冷伤,初步表征为红斑性、多为慢性,应挂皮肤科[4]。 3.如何避免冻伤? 第一直接选择适宜的环境是最好的。在室内进行的动机运动毫无疑问具有先天优势。举个例子,国际奥组会在选择冬奥会举办地的时候,会仔细研究举办地的气象条件,例如举办地当月降雪量要达到 30cm,此外举办时的平均气温低于 0 摄氏度,但不能低于零下 17 摄氏度,这一原则就保证了运动员不会在极寒的状况下参与比赛,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前提下,从而保证了运动的安全[5]。 第二是重要的,做好相关运动装备的配置。冰雪运动相对于其他一些夏季奥运会的运动比赛项目,费用相对较高,不仅在于相关的运动装备,还有一些防护装备。 这些准备主要作用是防寒、防风、防湿、防紫外线、透气等作用。 拿滑雪举个例子,护具从头到脚有头盔、雪镜、面罩、护腕、手套、护膝、护臀和护甲。其中,头盔、雪镜和手套是必备的。头盔的作用除了保护头部不受伤害,还具有防寒保暖的作用;雪镜具有防风、护眼的作用;手套可以保暖,同时在持雪板时或摔倒时可以减少手部受伤。另外,面罩具有保暖、防风、护脸的作用。总而言之,这些不同护具在防治运动损伤的同时,还起到保暖的作用,降低皮肤冻伤的风险[6]。 第三平时的训练和赛前的热身运动。寒冷环境下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很容易受伤。在进行我们选择的冬季运动之前一定要彻底热身。记住要考虑到寒冷的温度,并比平时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热身。确保之后彻底冷却。包括大量缓慢、持续的拉伸。这可能有助于限制活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展。 当然,对于参与冰雪运动比赛的各国运动员几乎都来自高纬度的国家,我国的运动员也多来自于东北,他们长期处于高寒的气候条件下,自身抗寒也相对较强,加上平时进行抗寒能力训练,以及比赛前的热身准备工作,因此有效保证了运动过程中皮肤不会被冻伤。 第四饮食方面。不要喝酒。虽然酒精饮料似乎能让我们暖和起来,但它实际上是在刺激体表的血管,使体表血液循环加快,人感到"发热",实际上人体在丢失热量,同时醉酒后人的意识容易迷糊,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我们应该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多喝水,毕竟冬季的环境和运动都容易使得身体脱水,此外携带一些零食或能量棒,因为疲劳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4.如果发生了冻伤怎么办? 注意,冻伤后不能烤火、用雪搓或者饮酒。 当我们被寒冷刺激之后立即将冻伤部位直接靠近取暖设备,会让血管快速扩张,这对已经形成了局部淤滞、肿胀的皮肤无疑是又一重打击。 即使是最轻微的冻伤,也会因为任何稍用力的摩擦造成严重的皮肤损伤,而且雪的温度在 0℃以下,这种雪上加霜的做法,只会使水肿加剧、血液变得黏稠、血流更加缓慢,极易形成血栓、造成皮下组织坏死。 面对轻度冻伤,主要做法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发现皮肤有冻伤倾向时,立刻回到温暖的室内,迅速移除湿紧的衣服鞋帽,让肢体自然复温。 可以按摩受寒最重的肢端,注意帮助局部血液循环; 在治疗冻伤之前,核心温度应提高到 35°C 以上,因此需要待肢端麻木的感觉消失以后次可以进行取暖,如 5~10 分钟后再靠近(不要紧贴)取暖的设备, 出现不适时,及时就医,挂烧伤科。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