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你最喜欢的一幅经典名画是什么?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2-02-2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是小果啊,一个努力学习的小画渣。 阅读原文
    [​IMG]

    一张在日本被称为国宝的中国画,应该算经典吧。

    是由一个中国扫地僧画的,此扫地僧是真实存在的,不仅人真实存在,扫地也真实存在。他凭几张画就影响了整个日本审美。

    他的生平有点像梵高,活着的时候没有人喜欢他的画,去世以后作品被一个日本的僧人带回了日本,引起了轰动。很久之前看过一个讲座说为什么这个僧人要带他的画回国,有一部原因是…当时日本很崇拜中国文化,想带回去一些画,但这个人又没有钱,就带了一些便宜的画回去了。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国宝。

    又听到一版本,还是日本很崇拜中国的文化,但当时日本的社会很爱打架,统治者希望能使他们安静一些,于是这个僧人带回了茶道和禅画。

    统治者见到之后觉得很好,可以使人安静,于是在日本传播开来,禅画进入日本是一个很巧合的事。

    当然,以上分析都是瞎掰的,不知道真伪。牧溪的文学艺术修养,包括天分,包括胆识都是极高的。

    我导就是非常非常喜欢他的六柿图,极为喜欢,夸上天的那种,但凡他讲课,多多少少会提及。看懂法常和尚的画并不容易,真的需要一定的文化艺术底蕴,甚至禅学修养。

    以下正式

    手动分割~

    浏览了大部分答案,大家都说的西方绘画,感觉真不爽,说一个我国古代的扫地僧吧,真的扫地僧,他在我国的流量不大,后来仅凭几副流传到日本的画,就对日本的绘画、园林、茶道乃至美学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被称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牧溪,或者说是法常和尚。

    牧溪出生于南宋,俗姓李,法名法常,号牧溪,是南宋时期禅画的典型代表人物。其生前鲜为人知,而死后其作品传到日本,曾在杭州西湖长庆寺当打杂的和尚,南宋灭亡后圆寂。《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神通”在于武功,而牧溪则于画中体现其“妙用”。

    有关牧溪的记载仅仅于“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不曾设色。多用蔗渣草结,又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妆缀。松竹梅兰石具形似,荷芦写,俱有高致。一日造语伤贾似道,广捕而避罪于越丘氏家,所作甚多,惟三友帐为之绝品,后世变事释,圆寂于至元间。江南士大夫家今存遗迹,竹差少,芦雁木多赝本。今存遗像在武林长相寺中,有云:爱于此山。”

    大家都知道宋代是宫廷院体绘画兴盛时期,南宋时期时局动荡,出现了梁楷、牧溪等这样大胆打破陈规,突破以往院体绘画的笔墨样式的画家。牧溪的画不拘泥于传统中国画的程式,逸笔草草、质朴简淡,在笔法上与石恪、梁楷同属一脉。他的作品看似平实无奇,细品却散发出颇多耐人寻味的禅意。然而他的画在我国本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牧溪死后大量的作品被当时的一个日本僧人带回了日本,得到了当地人的追捧,当时日本幕府将收藏的中国画按照上、中、下三等归类,牧溪的画被归为上上品。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评价牧溪:“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几乎不受尊重。而在日本却得到极大的尊崇。中国画论并不怎么推崇牧溪,这种观点当然也随着牧溪的作品一同来到了日本。虽然这样的画论进入了日本,但是日本仍然把牧溪视为最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与日本不同之一斑。”

    [​IMG]

    这张《六柿图》(现藏于日本京都龙光院,被尊为国宝。

    在画中,六个柿子一字排开,其中一个略微靠前,五个在其后。整幅作品用单纯的笔墨勾勒点染,只有黑白,没有色彩,浓淡干湿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简单明快。在中国画中,简是一种高度概括,画格越高,其法越简,留白之处便会给人更多的生发空间。好的画作不是要画满,而是留出余地,让观者有机会参与进来,在观者透过这些空白进行想象的同时,这幅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六柿图》用色朴素。自然万物的本体“道”,没有人为的痕迹和缀饰,自然界中黑白灰的分布也符合道的规律。一幅画,我们看起来很舒服却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觉得有什么问题,可是又不能具体说出问题在哪里,大概就是因为不可名状的道在其中吧。

    在这张《六柿图》里,牧溪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马明博这样解释说:“六柿者,六事也,菩萨行广度众生事业,不外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事。”这听上去颇有道理。曾有禅师开示笔者道:行菩萨道要践行“六度波罗蜜”。笔者也曾提问禅师,行六度波罗蜜有没有次第,是不是要先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最后才能达到禅定、智慧呢?禅师答曰:“修行不应该有次第观念,依个人的根性不同而修行。”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幅《六柿图》随心随意地摆放,高矮胖瘦、大小轻重、生熟涩滑等各自不同的状态,它没有主次之分,每一颗柿子都是它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如同众生不同的善根一般,每个人只能在他的天赋和既有的状态下精进修行,成败随缘。

    700 年后的莫兰迪。他的绘画风格、气息与牧溪十分相似。莫兰迪的绘画几乎不用鲜亮的颜色,只是用不同程度偏灰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一切都不张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快乐与优雅。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莫兰迪通过描绘静物、风景,将现实的物相纯化成一个精神世界。可见,东西方艺术家在精神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追求的艺术境界都是一样的。

    [​IMG]
    [​IMG]
    [​IMG]

    牧溪还有一幅“潇湘八景”在日本影响很大。“潇湘八景”是宋画中最流行的绘画题材之一 ,是指湖南潇水、湘水一带。其山水连绵舒缓,云雾弥漫,渔夫扁舟和村落农夫穿梭其间,平远秀润、简淡清旷的气象非常适合传达情趣与意境,成为文人、画院、释门都喜爱的绘画题材。日本能乐大师世阿弥曾说,“隐藏着的才是真正的花。”在日本人的眼中,比起直接地画一朵艳丽的花,他们更喜欢画一片凋零的花瓣。所以当他们看到牧溪的《潇湘八景图》,被他笔下若真若幻的空濛境界震撼了。不过是最朴素的材料——水和墨,牧溪简单几笔就使之交融糅合,浓挥淡抹描绘出绝妙的空濛之光。

    “潇湘八景”分别为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在中日禅宗文化交流中,于 13 世纪末传去日本,意蕴丰富的八景“晴岚、烟寺、夜雨、晚钟、归帆、秋月、落雁、暮雪”。

    [​IMG]
    [​IMG]
    [​IMG]
    [​IMG]
    [​IMG]

    日本很多庭园设计都参照了“潇湘八景”图的一些画面构图和景观设计。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的青木阳二研究数据表明,日本的实地八景从北海道至冲绳一共有 963 处。著名的“近江八景”和神奈川县内的金泽八景都是模仿《潇湘八景图》的经典之作。另外,还有博多八景,水户八景、横须贺八景等。除了在景观构成上呈现出“八景”组景的命名倾向,在具体的庭园元素的布置上,也体现出《潇湘八景图》绘画的影响。

    尽管牧溪生前没有太多人发现他的作品价值,甚至在中国的绘画史上鲜有他的记载,但他死后画作被日本僧人携归,引起日本的巨大美学震动,由此名噪天下,牧溪的画作在日本一代一代传下来,被奉为“国宝”, 而他的精神则以另一种形式传承于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发出恒久的光亮。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