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 阅读原文 中国人遇到外国人,要是俩人都不太会外语,就只能叽里呱啦各说各的,再加上一大堆肢体语言一顿比划。 那中国鸟遇到外国鸟,俩鸟也得连猜带比划着交流吗?那要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小鸟交流起来,能顺利吗? ——你,离远点!这是我的地盘! ——Aha?WHAT ARE YOU 说啥嘞? ·听懂「外语」,没那么难 想知道它们之间能不能交流,咱们观鸟者要先熟悉不同鸟的叫声,以及它们自己的「语言体系」,即不同的叫声对应的不同含义。 比如岩鸽,求爱时温柔地咕咕叫,而陷入危险求救时,会发出刺耳的咕噜声。学会这套语言体系是每个岩鸽生存繁衍的必须技能。 岩鸽约会总约不上因为它们都咕咕了 图片来源:audubon 其他鸟听到这些声音会有反应吗?还真有,科研人员研究认证,澳大利亚当地几乎每一种鸟类都会对其他物种的警报叫声做出反应。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对其他动物的叫声留个神是许多物种都会做的事情。比如你在大街上,听见了一声狮吼也绝不会无动于衷,多少留个神是不是有狮子进城。动物也一样,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要提防着捕食者的攻击。 那有没有证据能证明小鸟「听得懂」别鸟的话? 黑顶山雀和红胸䴓的关系就可以证明。它俩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源自于北美的本土物种、体型相似,而且都对猛禽很警惕。山雀看到苍鹰、猫头鹰或其他有翅膀的捕食者时,就会发出警报。 上:黑顶山雀;下:红胸䴓 图片来源:eBird 巧妙的是,警报的声音根据危险的不同级别也有所不同。比如猛禽在头顶上方很远处飞翔时,山雀会发出高音调的「seat」叫声;如果附近有栖息的猛禽,就会发出「chick-a-dee-dee」的叫声,如果一个杀手看起来特别危险,还会加上额外的「dees」。 红胸䴓不仅能听懂山雀的警告,甚至还能解码出警报信号对应的危险程度。聪明得很呐~ 这样的警报呼叫声不光小鸟能听懂,其他的非鸟类听众也支着耳朵听着呢。比如鸣禽簇山雀的警告声往往也能提醒到松鼠和花栗鼠。甚至有些哺乳动物还会模仿鸟类的叫声求救。 这难道就是多拥有几门外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是天赋还是努力? 那么鸟类究竟是天生就会识别「外语」警报,还是后天「学习」的「外语」? 有一些鸟儿的行为可以证明,这门外语是后天学习的。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园里,有华丽细尾鹩莺和一种叫「吵闹的矿工」的灰鸟,而街对面的植物园中只有细尾鹩莺没有灰鸟。 研究人员发现校园中的鹩莺听到灰鸟「警报」叫声的录音就会立刻逃跑,而植物园里的鹩莺对同样的录音却没有反应。证明了鸟类可以通过后天习得「外语」。 华丽细尾鹩莺,在往期内容中我们也介绍过 图片来源:Wikipedia 难道小鸟们学外语就只学警报声吗?就像我们只能听懂「HELP! HELP!」然后撒脚丫子就跑? 小鸟们对别鸟其他的叫声也多少会了解一些,特别是听懂了有好处的内容。 有时,不同种小鸟之间能听懂相互联系的信号,这有利于它们形成物种丰富的混合种群,并找到食物。 臭名昭著的布谷鸟小时候也是学外语的一把好手,被陌生鸟妈妈抚养的小布谷鸟会模仿其他鸟宝宝讨食的叫声,蒙骗鸟妈妈。 为了骗吃骗喝甚至不惜「学外语」的小布谷鸟 图片来源:Country life 鸟都这么努力地学外语了,你也一定可以的,让我们一起来~ 「abandon、 abandon、 abandon……」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