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光,产品 / 解决方案 阅读原文 东亚苦蒙古久矣。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东亚地区(中蒙边境线地区)沙尘天气呈增长趋势,影响中国的东亚沙尘事件中 70%来自蒙古国,并在由西向东的移动过程中增强。此外,东亚沙尘暴不仅影响到下风区的日本、韩国等地区,还会影响太平洋,甚至绕地球一圈。 蒙古国 2022 年 3 月 13 日沙尘景象(源自蒙古国国家紧急事务管理局) 1、本次沙尘天气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中国气象局会商结果,4 月 20 日下午,受蒙古气旋后部较强地面风影响,蒙古国南部戈壁地区开始起沙,并于下午 2 点左右进入内蒙古中部地区,随后影响范围涉及新疆、内蒙古、宁夏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京津冀中北部,多地空气质量出现中至重度或以上污染。 PM10 浓度分布图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在抑制本地起沙和削弱低层外来送沙方面,效果非常显着,这些年来沙尘天气比例已经下降很多,但对过于强大的、高层送沙的外来输送作用很有限,毕竟树木的高度有限,太高的沙尘拦不住。 蒙古气旋每年都有,去年 3、4 月份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沙尘天气。蒙古气旋发生或发展在蒙古中部和东部高原一带。这个地区的西部、西北部多高山,蒙古中部和东部处于背风坡,有利于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春秋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旋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次之;夏季,锋区北移,暖空气活动占优势,气旋显着减少。蒙古气旋对我国北方天气影响很大,春季大风天气多与此有关。 蒙古气旋移行路径一半有两条:一是向东进入我国内蒙古,然后经东北平原沿松花江下游继续东移;二是东南移进入我国华北,入渤海再经朝鲜半岛东去。 FY-4A 卫星沙尘监测时间顺序图 FY-4A 卫星云图 2、蒙古国荒漠化原因 蒙古国位于全球干旱荒漠带上,境内横跨巨大的戈壁荒漠带。进入 21 世纪,在市场经济作用和国家政策的驱动下,蒙古国两大支柱性产业——畜牧业和采矿业跃进式发展,土地使用者对草场、地下水等自然资源超强使用,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持续蔓延。 2.1 畜牧业 20 世纪 90 年代,蒙古国社会步入转型期,1991 年蒙古国颁布了《蒙古国财产私有化法》,1992 年农牧业完成私有化改造,90%的牲畜和土地归私人所有。 根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数据,1970~1990 年计划经济时期,蒙古国牲畜存栏量始终徘徊在 2000 万~2500 万头之间。1992 年实行私有化以来,牲畜存栏量大幅度增长,1997 年突破 3000 万头,2007 年突破 4000 万头,2019 年达到 7096.9 万头,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回落到 6706.8 万头,2021 年为 6730 万头。30 年时间,增长 2.7 倍。而草场适合放牧量为 5163.2 万,过度放牧率超过 30%。 除了存栏量增加,畜群结构比例变化对草场的破坏性更大。相比于 1990 年,2021 年的马、牛、骆驼比例下降,绵羊、山羊这些小畜比例上升,从 78%上升到 85%以上,尤其是山羊,增加 20%。山羊、绵羊有个特点是,对草场的要求程度很低,什么草都吃,而且山羊连草根都吃。所以羊吃过的草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但休养生息的机会未必有。畜群结构失衡导致草原生态逆向演替,加剧荒漠化。另外,畜牧私有化后,蒙古国没有进行有效的草牧场产权制度变革,导致对草场的无计划利用,也是加剧荒漠化的一个因素。 蒙古国牲畜比例结构变化 2.2 矿业 近 20 年来大规模的矿业开采是加剧荒漠化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人为因素。 21 世纪初期,在“矿业兴国”战略推动下,蒙古国金、铜、铅锌、煤等矿产品开采和对外出口额逐年增长。以煤炭出口为例,2004 年对外出口总量仅为 163 万吨,到 2019 年已达到 3646 万吨,15 年内增加了 21 倍。 短时期内大量采矿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破坏,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壤侵蚀,加快了土地荒漠化。截至 2015 年矿业开采直接造成 27070 公顷土壤被侵蚀、土地退化。 蒙古国矿产资源分布 2.3 气候 蒙古国自然环境和旅游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恩赫巴特,在 2021 年 4 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在过去的 80 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 2.25 摄氏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 3 倍;蒙古国的年降水量减少 7%至 8%,特别是春夏等暖季降水量减少幅度十分严重。 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2020 年是过去 80 年中最热的 10 年,共计 1244 条大小河流、湖泊干涸断流,极端干旱现象在戈壁和东部地区尤其严重。 3、蒙古国荒漠化现状 目前,蒙古国总土地面积的76.8%已经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蒙古国植被覆盖率仅为 7.9%,而我国内蒙古的植被覆盖率高达 45%。 1960 年代蒙古每年约有 20 天发生沙尘暴,到 1980 年代已上升到 50 天,2010 年代则进一步上涨到 100 天——这已经意味着一年有接近三分之一时间,蒙古人都要活在沙尘肆虐之下。 蒙古国荒漠化地图 1996 年蒙古国启动国家防治荒漠化计划;2005 年提出“绿墙计划”,希望提高南部干旱和戈壁荒漠地区植被覆盖率;2012 年在自然环境与旅游部下设国家保护土壤与防治荒漠化局。在履行《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义务方面,蒙古国政府确实做了一些工作,诸如制定相关政策规划、完善法律环境、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举办培训和研讨以及进行检测评估等,并且每年拨专款治理环境问题。《蒙古国可持续发展构想——2030》明确提出,2016~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8.5%,2021~2025 年达到 8.7%、2026~2030 年达到 9%,到 2030 年要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 10.2%,同时把国土面积的 30%纳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但是,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仍在不断扩大。核心原因在于蒙古国仍然没有充分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1、防治荒漠化工作,在财政上以国际组织援助为主,政府预算投入为辅。 2020 年,在联合国《2030 年生态修复计划》框架下,《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向蒙古国提供了 56 万美元援助,在东戈壁省扎门乌德实施植树、固沙工作。 2021 年,绿色气候基金向蒙古国提供 1.75 亿美元援助,其中包括 4500 万美元的无偿援助和 1.3 亿美元的优惠贷款,以支持蒙古国改善草场管理、降低灾害天气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该项目将于 2021 年至 2028 年在蒙古国东方、苏赫巴托尔、扎布汗、科布多等省实施,支持这些省份制定并落实保护、利用草场和水资源的政策规划。 2、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如饮鸩止渴。2018 年蒙古国政府通过了“国家羊绒计划”和“三个支柱经济发展政策”,大力推动两大创汇产业——羊绒产业和矿产业的发展。2019 年蒙古国山羊绒产量达到 9500 吨,2015~2019 年山羊绒产量年均增长率为 6.9%。矿业在 GDP 的占比,从 2016 年的 20.1%,提高到 2019 年的 23.1%。相比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对荒漠化的驱动作用,政府实施的“绿墙计划”的作用杯水车薪。 作为对比,中国的荒漠化治理成果极其显着。 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数据,2000 年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飞播治沙、围封禁牧等方式,在“堵沙源,涵水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 年,波士顿大学联合 NASA 数据研究称:自 2000 年以来,地球新增了 5%的绿化面积,相当于亚马逊雨林的大小,其中有 25%都来自于中国。目前,我国森林总面积 1.34 亿公顷,占世界 3.9%,位居世界第 5 位。全国人工林面积由改革开放初期的 3.3 亿亩扩大到现在的 11.8 亿亩,稳居世界首位。 我国八大防护林工程 根据《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5 年)》,我国计划“十四五”时期全国完成防沙治沙任务 1.02 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面积 3000 万亩。一是防沙治沙,二是促进碳汇。 防护林 4、如何应对? 中国要守好北境,进一步整治荒漠化,尽可能拦住更多沙尘南下。 至于蒙古国,无解。沙漠吞没国家、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停滞不前,饮鸩止渴后经历了短暂的高增长,然后又陷入两难局面。2020 年 GDP 133 亿美元( 约 860 亿人民币),也就中国一个市的水平,内蒙古 GDP 都有 17360 亿元。 蒙古国 GDP 对于个人而言: 注意提前做好防风防沙准备,及时关闭门窗。 出行佩戴口罩,开车减速慢行。 固定好容易被风吹倒的临时搭建物。 参考资料 王华,轩春怡,吴方,金晨曦,李梓铭,李靖,郭金兰.北京两次重污染沙尘天气成因及动力传输特征的对比研究[J].沙漠与绿洲气象,2020,14(04):18-26. 包春玲,咏梅,金额尔德木吐,包玉龙,图布新巴雅尔,包玉海.东亚沙尘区域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地理研究,2021,40(11):3002-3015. 池梦雪. 东亚沙尘源区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DOI:10.27230/d.cnki.gnmsu.2020.000411. 刘淑娟,Ariunaa Ochir,刘虎俊,刘开琳,李菁菁,万翔,陈芳.蒙古国生态环境与其荒漠化的关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2):56-57+59. 王浩,肖晗.蒙古国荒漠化防治与成效[J].世界知识,2021(09):33-35.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