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泠,遗迹是曾经讴歌繁荣的生命留下的缺页的梦。 阅读原文 人和一部分非人动物能进行有限范围内的沟通。 人是动物,人和人通常可以沟通。 以语言交流 一些研究支持地球上有 30 种鸟、29 种非人哺乳类在用声音表达基本信息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音高模式(语调)和语速,人类和这 59 种动物在表达「攻击、敌对、顺从、恐惧、安抚、亲和」之状态的时候可以互相理解。 大部分鸟至少能发出 6 种叫声,在它们愿意用声音对应到危险、困扰、饥饿之类的情况下,人就可以学会。鸽子、鹦鹉、乌鸦在这方面的能力是一般鸟类的数十倍。 在这范围外还能「听懂人的语言」的动物极少。 对特定的语音形成条件反射或至少将其视为可识别的模式,需要反复的练习。即便是和人类相处万年以上、经常沟通并合作捕猎的物种(狗),通过语音提示与身体提示的配对也只能理解人类的一小部分表达,狗用这些方式能表达的东西更少。 在科学研究中记录下来的教会狗去理解不同口头单词的最多数量是 Chaser 记载的 1022 个,未经特别训练的狗能被人理解的表达则是 56 个不同信号:10 种吠叫,5 种咆哮,8 种其它发声,11 种尾巴信号,5 种耳朵和眼睛的姿态,5 种嘴巴姿态、12 种身体位置。人已经通过机器学习对狗的表达进行解析。 海豚可以理解少量的英语之类人类语言并使用。海豚可以理解人类用三十几种不同的口哨声创建的简单语言并使用同样的口哨音回应。 手语 人的近亲,黑猩猩、倭黑猩猩之类,可以在人类教导下学会一些手语,表达比大多数动物多得多的内容,但它们极难自创单词或单词组合去表达新的概念。黑猩猩可以发出至少 32 种规律化的、可被人类分辨的声音。人类可以学会黑猩猩用这些声音传达意图的模式,古道尔博士在网络上展示的就是这种「语言」。 鲸类的声音信号 目前人比较感兴趣的是鲸类的复杂声音信号,那些信号在数学上表现出语法特征,似乎是有规律地组成单词、短句的,一些学者认为鲸类和人一样使用语言层次结构。 在一些海豚物种中,每条海豚用一个独特的口哨声作为「签名」,这种声音已经被人实验性地使用过;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逆戟鲸可以学会宽吻海豚的发音模式,说明鲸歌这东西是可学习的。 但是,鲸歌和人的语言比起来过于复杂。尽管其复杂程度看起来绝不会是「胡言乱语」,人目前还没解析出什么有用的规律。 鲸类所用的那些声音的频率往往不在人的生物学身体可以听到和发出的频率范围内,需要机器解读。 非对偶码 鲸类之外的非人动物可以通过声音、姿势、化学物质、触觉、简单的运动、可变的体表图案之类互相交流,并具有一些天生固有和后天学习的、能用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行为倾向,但这并不像我们熟悉的人类语言中的词语。这些动物可学会的不同视觉符号的数量,在极限上可以相当于 4 岁人类幼体,但难以掌握语法。 人类语言是对偶码,语言当中有限数量的元素(声音、文字和手势)本身并无意义,但意义的组合(包括词语和句子)可以随意追加。 非人动物在自然环境里使用的交流系统几乎都是封闭系统,可表达的思想范围被严格限制。 栗冠弯嘴鹛能将叫声中相同的声音元素以不同方式编排,来产生两种功能迥异的发音。斑鸫鹛也显露出用两种相同的声音做出这种编排的能力。但这都极度有限,基本上是弥补这些动物发声能力上的缺陷。 蚂蚁 人可以使用蚂蚁所用的信息素和声音来向蚂蚁发送信息,可以制作简单的小机器去和蚂蚁进行触角交流、口对口交换食物交流、舞蹈交流。目前而言,蚂蚁发回的信息仅能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 蚂蚁分泌各种信息素,不同物种的信息素种类和种数有差异,一般在十到二十种,不同的信息素可以分别用于标记路线、发出警报、识别个体的分工或敌我等等,在触角交流时可以混合释放多种信息素来传递信息,其模式需要计算机软件来学习与解析,但也可以越过这一步。E.O.Wilson 早已展示人可以用信息素画出路线让蚂蚁行动。用信息素让蚂蚁将人造物体识别为攻击目标或友方也是轻易就能办到的。 蚂蚁可以将腿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摩擦来发出不同的声音,声音可以穿透信息素无法通过的障碍物发送信息,在隧道系统内特别有用。但这是一套简单固定的信号集而不是人类的对偶码语言,主要用于呼叫救援。 你可以走得更远,用基因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工具操控蚂蚁的行为。实验已经证明人可以让兵蚁进行在自然界不会去做的觅食行为。 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什么交流,你也可以让蚂蚁去解决问题,从观察中获得知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