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耗,我有屠龙之术,欲翻流云起舞;我有苍茫之志,欲煎七海成田; 阅读原文 其实自从 AI 这个概念问世,这一类的问题就一直没有断过。哪怕是在 1973 年到 1988 年经历了两波所谓的 AI 寒冬的情况下,也依然没有劝退人们对 AI 超强潜力的期待,当然对于 AI 能否替代医生,那时的人们虽然有所期待,但至少内心还觉得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然后,自从 2012 年的深度学习算法有了大的突破之后,AI 在接下来短短的数年时间里,就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3D 生物打印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的突破。尤其是在放射影像学方面,AI 算法已经开始展现出碾压放射科医师识片的趋势时,AI 会在不久的未来全面代替医生的论调,又再一次甚嚣尘上。甚至有不少 AI 大佬已经放话说,人类已经可以全面停止培养放射科医生了。 确实,好像 AI 在未来医疗中的应用场景着实让人期待。想一想工业革命后,用机器替代牲畜提供的动能,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效率提高了多少倍是吧。同样,人也是会犯错的,尤其是医生这种职业,在繁忙的工作中更容易感到疲惫,每年也确实因为医生的失误而导致病人死亡的基数,也不是一个小数字,而机器,可以没有任何抱怨且几乎不会有失误的前提下,重复执行巨量的工作。加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放射影像,在很多疾病(如皮肤,心脏,眼睛,肿瘤)的诊断上,都逐步展示出了比人类医生更高的诊断效率。好像 AI 替代掉医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仍然有两个主要因素,可能决定了,AI 最终也只能替代掉目前医生的一些工作内容,但却无法替代医生这个职业。那两个因素呢? I. AI 永远无法让人感受到共情能力 情感这个东西,这可能是生物的一项天赋,是 AI 或机器人这样的硅基生物是没有这种技能树可以点的。即便再厉害的算法,也只能使 AI 尽可能地模仿人类,而不能成为人类。人类是渴望有血有肉的交流的,尤其是病人。有时心理上的安慰对身体的恢复具有难以描述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安慰剂”效应。哪怕明明喝的只是白水,但却产生了实际的恢复效果。我们可以幻想一下,当我们需要做一台大手术的时候,身边全是 AI 控制的机器人,是一种怎样的场景。 II.只有人类具有非线性(Non-linear workflows)思维 这其实也算人类的另一个衍生的天赋,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大脑,它的复杂和精细程度,其实远比我们认知中的还要高级,别看现在 AI 算法的计算能力,能甩开我们人类大脑十万八千里,但是有一些特定的能力,可能 AI 永远也无法超越人类,比如创造力,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思维的体现。它的层级是复杂多变的,每一个节点背后都有很多的分支,而我们的大脑可以综合所有的信息,去开创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而 AI 的模式,本质上还是属于线性的,它需要有序的去执行多个任务。 举个例子,在电视剧豪斯医生有一集中,有一个因为中毒而被送医的小男孩,而医生团队一开始始终无法确认中毒的原因,到底是因为食物,药物,还是杀虫剂之类的化学物质呢?他们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案,但结果都是让男孩的情况更糟糕。最后,在一个意外的情况下,他们发现这个男孩之前在路边摊上买了一条牛仔裤,并且因为嫌麻烦,买回去没有洗就直接穿上了。最终医生确认这条牛仔裤上含有一种叫做亚胺硫磷(phosmet)的杀虫剂成分,男孩因为皮肤吸收了这种成分而导致中毒。而很明显,AI 是难以考虑到这一层级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