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泠,遗迹是曾经讴歌繁荣的生命留下的缺页的梦。 阅读原文 尴尬的外在表现是试图掩盖一些事件、掩盖对这些事件的感受。在你愿意通过非人生物的举动推测其情绪的情况下,许多动物能表现出类似尴尬的举动。 人的尴尬情绪关系到前扣带皮层和前岛叶皮层的活动。对额颞叶痴呆的研究显示,上述部位的纺锤体神经元被大量破坏的人的同理心、羞耻、尴尬之类情绪显着降低或消失,可能直接关系到社交障碍、情感功能障碍[1]。纺锤体神经元存在于类人猿、海豚、大象等动物脑中[2]。 Mark Bekoff 博士观察了数千只狗,提出狗可以感受到羞耻、害臊、尴尬、屈辱等情绪——或至少看起来如此。许多哺乳动物可以将自身的行为与受到“惩罚”联系起来,摆出顺从的姿态(例如瞪大眼睛、将尾巴夹在后腿之间、避免与人目光接触)。此人十几年来支持大量非人生物有知觉、有情感[3]。这样的学者并不少见[4]。 你可以自己养狗或猫试一试:这些宠物在和人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有能力分析人的表情变化、声音模式变化、肢体语言,在害怕惹怒主人或预计自己会被主人责骂时表现出类似尴尬的举动。 例如,你不在家的时候,你养的狗将地毯弄脏了,那么狗可能会爬到角落里,在你回家进门时避免与你目光接触。狗这样做大概是过去它曾经靠这种方法避开惩罚或至少减轻惩罚(你曾经在看到它的此类举动后认为“狗看起来畏畏缩缩,看来它知道自己做了坏事”)。狗可能并没有自己做错了的概念,但可以后天学会将特定的行为关系到你大喊大叫、殴打它之类负面的后果。 自我意识是情绪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在上述叙述中,狗不需要有心理活动,一切过程都可以被若干神经细胞组成的回路自动执行。 野生群居非人灵长类表现出由自我评估和对社会系统的理解驱动的行为,包括看起来有尴尬情绪的举动[5]——个体知道自己做了一些在社会群体看来奇怪或评价不良的事,或者,你认为那些物种没有自我意识的话,表述为一些神经回路检测到在非常近的距离上发生了一些预计会被大量外部存在负面对待的事件,触发一系列的行为变化。 既然一部分神经细胞损坏就可以让人不再做出这类举动,而且这些患者仍然有自我意识(至少看起来如此),你可以认为,人的尴尬情绪也是上面表述的这类东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