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以前没手机玩的时候,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2-06-25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159
    赞:
    46
    [​IMG] 疯癫的A兵者 阅读原文

    (超多图预警~长文预警~)

    勉强回答一下:

    小时候没智能手机,更没有 VR(虚拟现实)和 AR(增强现实),只有 R(纯粹现实),包括改装四驱车模型、摆多米诺骨牌、培养“电子宠物”、换装芭比娃娃、耍悠悠球、战斗陀螺、以及弹精灵 / 尺子 / 橡皮等等,其“肝”和“氪”的程度,甚至不亚于手机游戏,而且不少游戏都很“硬核”

    [​IMG]

    迷你四驱车:又氪又肝还要技术的竞速游戏迷你四驱车“氪”的一面

    [​IMG]
    《四驱小子》——天皇巨星

    我说出来你们肯定不信,我 9 岁就感受到了“攒钱买车”的痛苦,记忆真的“刻骨铭心”。我人生最初的四辆车,估计永远不会忘记:天皇巨星(《四驱小子》主角的车)、魔鬼司令(《四驱兄弟》土方令)、疾速眼镜蛇(《四驱兄弟》三国藤吉)和先驱音速(《四驱兄弟》星马烈)……

    [​IMG]
    日本当时的官方赛事现场

    那个时候,班里再“馋嘴”的同学,也或多或少地学会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因为那个时候大家觉得,男生可以没有女友,但是不可以没有自己的迷你四驱车……

    我们班最“富有”的同学,一个月才 20 元零用钱,我们都远远没有这个标准,而每一辆迷你四驱车,我们当时学校门口商店的价格是 35 元~50 元不等(《四驱小子》里面的车,最低可以 28 元),绝大多数我们想要的迷你四驱车都在 45 元上下。在那个年代,真不算便宜,对小学生来说,则是“天价”……

    [​IMG]
    图片源自网络,小时候实际接触田宫不多,奥迪双钻却天天打交道

    迷你四驱车“买车容易”而“改装难”,一些“增强型”配件的价格,甚至超越迷你四驱车本身价格,比如迷你四驱车马达:

    • “魔王”马达,要 50 元
    • “美洲豹”马达,要 25 元
    • “捷豹”马达,要 15 元

    …………………………………………………………

    其余的导轮(主要是转弯用)、齿轮(车身内部)以及缓冲器(龙头 / 凤尾 / 大包围)相关配件,也需要自行购买,“裸车”就不算便宜,还要购买改装配件就……(其实,不同的店价格会有不同,而且我们其实买之前也分辨不出来质量)

    这就相当于我们每周完成作业,在学校表现优异,才能领到几元到十几元零用钱的“登录奖励”,然后主线任务是凑齐迷你四驱车和必要的配件……我们是一学期、一学期地“攒资源”啊……

    果然“生活”这游戏才是最“硬核劝退”的……迷你四驱车这东西“氪”也就算了,问题在于这玩意儿想要“出成绩”必须得“肝”,还得“懂”……

    [​IMG]
    图片源自网络,配件真的比“裸车”更费钱

    迷你四驱车“肝”的一面

    说了大家可能觉得“夸张”,但是四驱车比赛真的是我“物理学”和“机械”的“启蒙运动”。此前接触的内容,不外乎都是小学《自然 / 劳动》两门课的内容,接触四驱车之后,很快意识到现实世界规律和动画是不同的,开始自己主动琢磨咋能让车跑的更快……

    [​IMG]
    图片引自网络,侵删,闪电飞龙跑道是当时常见的“新人劝退跑道”

    当时四驱车正经有“线下比赛”,而且赛制成熟,从学校 - 城区 - 城市 - 省 - 全国层层选拔,虽然女生参与比例相对低一些,但是男生一多半都是“狂热玩家”,而且还分不同跑道——“闪电飞龙”和“双轨立交”:

    当时是“闪电飞龙”跑道,只要可以“跑完全程”(主要难点是通过 360 度回形跑道),就可以晋级下一轮;“双轨立交”跑道则需要计时……“闪电飞龙”则是典型的“菜鸟劝退”跑道,一般不太会“改装”,只是简单购买零件和更换马达,80%是无法凭借速度通过 360 度的回形跑道的……(很多人的迷你四驱车生涯就是在“闪电飞龙”跑道中结束的,我很严肃)

    这游戏“硬核”也就在于“氪金”并不一定能“变强”,真的“懂车”的人太少了,即使是迷你四驱车,真的能从头改装马达到外壳打磨的人,在庞大的四驱车群体中比例并不高,却基本垄断了比赛席次……我也不太懂,就不多说了……

    每一次更换迷你四驱车的配备都是相当于“微型科学实验”,谈不到研究的高度,但是确定是试验,更换齿轮、马达,能不能最终加快速度,甚至突破之前的跑道,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可是手机游戏“肝”得多……


    多米诺骨牌:“容错率”极低的团队游戏,容易心态爆炸喷队友

    这个东西在千禧年(我还是低年级小学生)特别火爆,2000 年电视转播后(1999 年到 2000 年跨年的时候电视播出多米诺骨牌世界纪录的直播),在全国掀起热潮。我们小学也心血来潮,组织了我们在年级层面上玩过多米诺骨牌……(我们当时低年级直接被动员参与)

    [​IMG]
    千禧年电视转播使得多米诺骨牌大火

    这个游戏,我很严肃讲,“云玩家”体验最好,看着多米诺骨牌被“推倒”形成“画面感”的瞬间确实很有成就感,但是拼出图案过程十分痛苦。学校当时的“政治正确”是“重在参与”,每个班所有学生必须参加,导致很大麻烦:

    我们是“二班”,图案很简单就是“二”(说白了,就两个长短不一的横杠),如果让我和几位动作比较灵活的同学来摆骨牌,可能半天就可以,结果全班参与,就是 3~5 个不太灵活的同学,反复“摧毁”大家的成果(多米诺骨牌这种就是轻轻一碰,一上午的努力白费,骂同班同学是“猪队友”确实有些过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心中真的是一万只草泥马飞过)……

    最后,到了傍晚学校开始推多米诺骨牌的时候,我们全班人与其说是多么“快乐”,不如说是“泪流满面”,总算结束了……(这个体验全班人知道现在都忘不了)

    [​IMG]

    前几年看到新闻是说好像有人拿“书”当作“多米诺骨牌”来玩,现在不知道小学生们还玩不玩这种比较“现实”的游戏了……

    现在大家一提“心态崩溃”,总会提到《只狼》、《黑魂》等……然而,我心中对“多米诺骨牌”的“阴影”可比这两个游戏大多了……

    这些游戏只要你自己不“贪”,还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摸索规律打过去的,而“摆多米诺骨牌”则还要考虑你周围同学……很容易就情绪失控了……

    说到“个人版硬核动作类”游戏,还真有一款,名为“悠悠球”……


    悠悠球:当年的硬核动作游戏

    我算了赶上悠悠球最初火爆的时候,其实早几年已经有日本动画《超速 YOYO》了,也是悠悠球题材。悠悠球至少我刚刚上小学的时候,已经开始流行,后期不断更新,什么轴承式,什么离合器,当年也搞不太懂,就是一个人在“耍”……

    [​IMG]

    我们玩悠悠球的时候,连《火力少年王》还没播出,网络甚至都不很发达(那个时候都看电视),大家玩的一些“花式动作”真的都是“口耳相传”+“面授机要”,面对面的“切磋”和“讲授”。当时我只会一些“巴黎铁塔”(睡眠状态,翻绳做出一个铁塔的图案)、“摇篮”(绳子编成一个口,然后让悠悠球在里面回荡)特别特别基础的动作。(入门级别)

    三年级时候,小学里面有个大哥哥(我也不知道他几年级),一个人在“欢乐角”(小学的室外娱乐中心)里面耍,后来我们十几个三年级的小男生“围观”,想要“拜师”。他会那种我们俗称的“摩天轮”的动作(学名叫啥我真不知道),就是像“抖空竹”一样,把悠悠球挂在线上,不断回旋,最后回收,中间还涉及到翻绳。(真的是我的眼睛跟不上他的手,看起来一团缠绕的线,最后变成直线回收,特别炫酷)

    我后来不断请教,只学到了俗称“弯月回荡”的招式(学名不知道)程度,我怎么也无法像“抖空竹”那样接住抛出去的悠悠球……(截至到四年级我的极限就到这里,其他难度动作手眼真的跟不上)

    [​IMG]

    当时悠悠球在我们小学十分风靡,小学每年在丰台体育中心(当时为亚运会而建,那个时候还没鸟巢)举办运动会,四年级的时候,小学增加了一个“悠悠球方阵”,早上开幕式一个是要组成一个方阵通过主席台,另一个是要有一个大约 3 分钟左右的“悠悠球表演”。悠悠球方阵 48 人,三年级以上可报名选拔,五 / 六年级名额 36 人,三 / 四年级名额 12 人……

    结果我们年级 100 多个人报名参与,竞争 6 个方阵名额,平时你觉得根本不咋玩悠悠球的人,当天都把悠悠球带到学校参与选拔(很多人都是自己在家玩,在学校不显山不露水)侧面也说明当时悠球是真的很火,一方面成本不高(便宜的悠悠球不少),而且门槛不高……

    [​IMG]

    顺带一提,悠悠球方阵选拔极为严格(我们四年级 125 报名选 6,不少人直接知难而退),三个体育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展示动作,而且选中后到运动会开幕式之前 2 个月中,放学后每天集中训练 90 分钟(有 10 分钟休息),男生个个以成为悠悠球方阵一员为荣。

    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结果方阵通过主席台的动作就是俗称的“遛狗”(悠悠球睡眠 - 贴地 - 滑行 - 转动停止之前收回)循环几次……这属于“入门动作”中的“入门动作”,老师要求队列整齐即可,然而因为名额少竞争激烈,就会以各种高难度动作选拔……(按照现在的话说,这事情其实就很“卷”)

    这游戏“云玩家”和真玩家差距极为明显,这游戏真的“硬核动作”,对“手眼协调”要求不低,有些你看起来不复杂的动作,实际操作得练一周,复杂动作练习,至少以我的经验,都是以“月”为单位的……(当然我这方面比较“菜”)

    [​IMG]

    直到今天悠悠球的专业比赛才存在着,而且越来越厉害(有些时候甚至让你感觉现实中的人操作比动画中还厉害得多),只是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孩子们到底还玩不玩了……我们当年确实很风靡……

    这游戏要我说真的是属于“易学难精”的典型,上手门槛很低,后面就像打开一个新世界大门,至于高手们玩的竞技,简直和你玩的休闲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游戏……


    芭比娃娃:当年的“换装”游戏(女生氪金大户)

    前面四驱车、悠悠球之类,大多数还是男生在玩(女生也有,相对少),芭比娃娃则是针对女生的“换装游戏”,在我们那个时候十分流行,男生确实几乎不玩,但是班里女生差不多四分之三以上,都有芭比娃娃:

    [​IMG]

    手机游戏中有专门的“换装”游戏,没有手机的时候,我们的女同学们直接“现实换装”。当时小学的“六一儿童节”当天是“狂欢”(学校举办许多活动)。

    小学的“狂欢”中有个万年“雷打不动”的保留项目——芭比娃娃投票评比。女生在透明的柜子里展示自己的芭比娃娃(最多的一年全校 115 个,围着大操场一圈 + 学校各处都是),六一当天上午下午展示(每个娃娃下面有个仅能扔进票的木盒子),每个学生有 3 张“票”(其实就是学校不知道哪里弄来的小画片),家长有 1 张,老师有 1 张,六一晚会的时候公布结果,前三名可以抱着自己的芭比娃娃在主席台合影。

    [​IMG]

    男生看起来这都没有什么啦,然而真的有部分女生(不是少数)贼在意这个事情,十分“狂热”,恨不得提前半个月开始“拉票”,围着你问“能不能投我的娃娃一票 / 两票 / 三票”,找家长、找同学、找老师……(我这种磨不开面子的人又重视承诺的人,经常答应十几个女生的要求,最后票严重不够,去找“没需求”的兄弟们要,或者凭借自己的学习委员的身份“贪污”一波票,只要送给我一张票,后面就可以有一次不交作业我不记录的“豁免权”,无上限,只要你送票给我……)

    [​IMG]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平时特别文静的“乖乖女”,六一当天她的娃娃“落选”,未能“入围”,她大众放声大哭,边哭边用最恶毒的话语谩骂“我们”(广义层面的在场者)审美层次低、品味差、眼睛瞎、脑子坑、不懂美、乱投票、搞暗箱、排挤她、欺负人……与她平时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我第一次知道女生生气这么可怕,吓了一跳。我真没看懂,但大受震撼(我十分尊重女生的爱好,但是时至今日也没明白她们当年为啥这么在意这个事情,审美本身就是主观的,大家不认可 / 得票低真的也并不说明你的娃娃不漂亮啊,真不用在意我们这群钢铁直男的选择,我们真不是有意要如何,确实是真不懂这些……)

    [​IMG]

    根据我的观察,“裸娃娃”就相当于个“基础”差不太多,主要是靠后面购买“包”、“衣服”、“头饰”甚至各种“家具”进行“差异化”,本质上就是“换装”游戏,而且是“现实换装”游戏,女生在这方面真的是“氪金大户”,购买一个芭比娃娃,然后围绕这个娃娃的肤色、脸型和身材,开始疯狂购置配件……

    20 年前我和我们女班长的对话,我看到她们手提衣柜形状的芭比玩具箱“有感而发”:

    我:你们到底是如何记住你们到底买了哪些娃娃的玩具衣服、玩具首饰和家具的?
    女班长:你咋记得住你买过哪些迷你四驱车马达、轴承和齿轮的?在我眼里,那些零件看起来都差不多。
    我:……​

    电子宠物:当年的“重肝养成游戏”

    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期,是这种液晶玩具“全盛期”,介于玩具和游戏之间,只有相对简单的电路和程序,而且“男女通吃”,女生有专门养成 + 有“交配”功能的电子宠物,男生则有战斗暴龙机,将“交配”变成“对战”:

    [​IMG]

    只是我们当年小卖部里面售卖的所谓“暴龙机”和“电子宠物”,并不一定是“正版”,实际上小卖部里面十几块钱卖的电子宠物和暴龙机都是山寨版。然而即使是十几块钱,对当年的我们来说,也绝对算是“贵重品”,不少同学都是“合资”购买,比如班里两个女生成为了一个电子宠物的“双亲”,一人出 6 元,轮流带回家“照顾”……正因为是“贵重品”,怕丢,大家都用吊坠扣在自己的铅笔袋上,或者连在自己的书包拉锁上随身携带……

    [​IMG]

    就是由于过于流行(差不多半个班同学有)且大家随身携带,特别扰乱课堂秩序(那玩意儿啥时候都可能响),不得不要求上课前将它们全都锁进教室外面的柜子里面。然后课间第一时间冲出来,看看自己的电子宠物有没有什么需求,主要就是清理排泄物、吃饭和治疗疾病……生怕饿着自己的宠物……

    [​IMG]

    这种“宠物”还挺“挑剔”的,导致游戏体验是“重肝”,就经常你一顿饭忘记喂了,生病没有第一时间治疗,宠物就“消失”了……有一天下午踢球比较开心,没有听到电子宠物的提示,回家就看动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就看到一个“十字架”……

    这游戏不上线一天,就会有严重后果,可比手机拿不到登录奖励,严重多了……早期电子宠物,基本是一台机器一个宠物,后期有那种“家庭机”,一台机器可以允许培养 3~5 个宠物,那简直太……


    贴纸 / 收藏硬币 / 收藏卡片:最早的“抽卡”制现实游戏

    童年的卡牌收集是“累”的一个活动,费事费力费零用钱。而且商家套路极多,各种圈钱手段齐上阵,让人防不胜防。那个年代没有“抽卡手机游戏”,但是到处都是“抽卡陷阱”,各类“随机”送卡的营销手段层出不穷:

    [​IMG]

    最常见的商业策略就是在零食中随机塞入贴画、纸片等收藏品,利用玩家们的“收集癖”来进行各类零食售卖。从一开始的“三国卡”和“水浒卡”到后面“二战人物”以及“宝可梦”等动漫相关的卡片收集广泛存在于各类零食厂商中,比如奇多、妙脆角后来还有好多鱼等等……

    还有大大泡泡糖附赠的宝可梦“金卡”,还有部分赠送一个画册,但是 5 毛钱买“红包”(内含一个硬币、一个贴纸以及随机礼品),凑齐一个 151 的图鉴简直太难……这就是最早的“抽卡”和斯金纳箱游戏……

    [​IMG]

    唯一一个与现在“氪金抽卡”手机游戏不同的地方在于“允许交换”。大家可以“互通有无”,现实中“抽卡”无法限制玩家的“二手”交换,所以玩家可以自由(包括增加差价)地交易卡片,所以厂商直接控制概率……即这一批零食中,某一种卡片只有少量的张数,这是当年的“伪随机”游戏机制……


    “战斗陀螺”:当年的 PVP 收集 / 对战游戏

    陀螺其实是个很有历史的玩具,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受到一些动漫和 ACG 领域作品的影响,开始玩“战斗陀螺”,就是搞成“PVP”,大家玩陀螺可不是“各玩各的”,而是不断地“相互伤害”。当时,有专门的“擂台”周边,但是比较贵(至少对小学生而言),我们直接用纸折叠一个当成擂台来玩:

    [​IMG]

    当时,不仅仅是我们玩(《爆旋陀螺》有专门的周边和“发射器”),也有不少厂商搞“促销”,在零食中附赠“塑料陀螺”,比如我们都玩过“三国陀螺”(附赠一个塑料片,然后自己拼出一个陀螺),甚至天真地认为“人物之间存在克制关系”(比如我曾幼稚地认为诸葛亮可以轻松击败司马懿)……


    弹精灵 / 玩偶 / 尺子 / 橡皮……:硬核桌面 2D 动作游戏

    童年有没有 2D 平面“ACT 类”游戏?也是有的!就是“弹”,规则十分简单,就是不允许长时间持续接触橡皮 / 尺子 / 玩具,要用自己的玩具当成“弹珠 / 弹球”将同学的橡皮 / 尺子 / 玩具“撞”到桌面下面去:

    [​IMG]

    理论上任何文具都可以参加,只是后来大家都不屑于用文具,而是直接使用各种玩偶……从宝可梦到数码宝贝再到铁胆火车侠,一边弹着自己的玩具,一边中二地大喊着“去吧!XXX!”,现在回想起来,羞耻感爆表,同时也确实很亲切美好……


    三国卡 / 库洛牌 / 游戏王 / 水浒卡 / 万智牌 /……:瞎玩的策略卡牌游戏

    [​IMG]

    桌游和集换式卡牌是至今还存在的游戏形式,它们在手机游戏普及之前就存在了,不过童年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在“瞎玩”。《万智牌》是大家比较认真玩过的卡牌游戏之一,我入坑的时候不算早好像是《大战役》的环境……

    至于其他的卡牌基本处于“乱玩”的境界……PTCG(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是成熟的游戏,但是我们玩的时候,甚至一套牌连“能量卡”都不放(相当于万智牌没有“地”卡),完成“抽卡比大小”的智障卡牌游戏:

    有哪些由著名电子游戏改编的桌游?

    《万智牌》就是攒钱太累心,我们最流行的卡组就两个:“蓝绿疯魔”(平民向可控制在两位数人民币)和“红色快攻”(日常几十块钱成型)……零用钱是固定的,只能选择“快速成型”的卡组,稍微“富裕”一点的同学,可以组“白色士兵”卡组(大约 300 人民币上下),我们最羡慕的是一个同年级的同学的“白黑僧侣”卡组(成本 615 元),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天价”……

    [​IMG]

    男生大多接触过《游戏王》和《万智牌》这两个游戏,玩的相对比较认真,女生大多都有库洛牌(来自动画《百变小樱》)……

    我是听说(听女生说)可以使用《百变小樱》的周边——库洛牌结合“塔罗牌”的方式进行“命运预测”(小时候还是很喜欢怪力乱神的东西),直到今天我也没搞懂这东西该怎么玩……(因为我从未拥有过库洛牌)

    …………………………………………………………

    童年就到此为止了


    有些时候,看着我们这一代的孩子们,有点“羡慕嫉妒恨”,他们从小就可以有各种十分先进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是现代科技结晶,而且品控优秀,软件上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产物,我们那个时候手机都不普及(大哥大),或者手机里面就一个“贪吃蛇”……

    有些时候,又觉得我们小时候,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算“不差”……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固然有它们的优势,但是四驱车、陀螺、多米诺骨牌也有自身的乐趣,与高新技术产品比,简陋确实是简陋了一些,不过还是有这些高新虚拟技术无法取代的乐趣。我觉得其实也不用太“自卑”……

    其他“童年”往事:

    看漫画和看由之改编的动画在体验上有什么差别?女生都喜欢什么样的漫画 / 动画作品呢?你和《精灵宝可梦》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如有不妥之处,求轻喷,欢迎爱好者们一同讨论~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