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量子计算仍处于早期阶段,但该领域的底层软硬件正在迅速发展。与经典计算机的早期历程类似,不同硬件团队都在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来打造量子计算机。比如 IonQ 选择了离子俘获(trapped ion)、D-Wave 采用了量子退火(quantum annealing),而 IBM 和 Rigetti 等公司则押注超导门模型(superconducting gate model)。 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而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则是瞄向了氦气量子芯片设计的 EeroQ 团队 —— 其于早些时候拿到了 725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与竞争对手相比,他们押注于量产的 CMOS 芯片。这些芯片使用漂浮在液氦上的电子,为其量子处理器的核心提供动力支撑。 EeroQ 团队认为,该方案的优势在于允许相当长的相干时间(接近 10 秒)、快速门、以及可将技术快速扩展到数千个量子比特的能力(尽管尚未完全实现)。 作为一家成立于 2017 年的公司,过去几年里,EeroQ 团队一直致力于这些设计背后的基础科学研究。 最近,该公司还邀请了普林斯顿电气与计算机工程教授 Steve Lyon 担任首席技术官,并在芝加哥设立了总部与实验室。 EeroQ 首席执行官 Nick Farina 解释称,作为当前唯一押注电子与氦的公司,EeroQ 的这套系统具有与硅自旋量子比特几乎相同的特性。 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并未将单电子自旋嵌入其中(具有所有类型的潜在缺陷),而是漂浮在一层液氦之上。 从纯粹的科学有效性角度来看,最酷炫的还是电子被自身的镜像所吸引,所以能够被自然地捕获。 理想状况下,这意味着他们的设计具有自旋量子比特的所有优点 —— 包括非常长的相干时间,并且能够轻易扩展系统规模。 即便对于任何量子计算机设计而言,噪声始终是一个问题,但氦上电子设计(electron-on-helium design),还是带有一些天然的电阻(resistance quantum)。 Nick Farina 认为:有多种有效的方法去构建量子计算机,且在 NISQ 时代 —— 到本世纪中期的五年内 —— 我们就有希望看到不同类型的量子比特。 届时将出现多个可为客户创造切实价值的成功案例,然后各个竞争团队将在量子计算平台的可扩展性上一较高下。 Prince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Steve Lyon Joins EeroQ Quantum Hardware as CTO(via) 显然,这也是 EeroQ 的投资者们所押注的未来。在 B Capital 的 Ascent Fund 领投下,参与种子轮融资的投资者还包括: V Capital、Alumni Ventures、Unbound Ventures、Calibrate Ventures 和 Red Cedar Ventures 。 此外 B Capital 的董事长 Howard Morgan 与高级负责人 Morgan Polotan 也将加入 EeroQ 的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