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浩,东亚海域史/都市传说/未解之谜/太阳系第一帅 阅读原文 在这里列一下我搜集和翻译的一些未解之谜的骗局考据,实际上数量应该更多的,但是因为 16 年之前的所有帖子都惨遭百度和谐而我又没有备份的缘故,所以丢失了一堆信息。反而要感谢某些没经过我允许就转载的公众号,还有 @彭化流 编辑的“超自然失踪”这个百度词条,不然花费了许多暑假的努力真的是付之东流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我的专栏: 有解之谜 1.1 驻奥公使本杰明·巴瑟斯特失踪之谜 说到世界史上最有名的,所有《未解之谜》系列最喜欢提及的神秘失踪人物,莫过于本杰明·巴瑟斯特了。 本杰明·巴瑟斯特(Benjamin Bathurst),于 1784 年 3 月 19 日出生在英国伦敦,是诺维奇主教亨利·巴瑟斯特的第三个儿子。 作为一名官二代兼高富帅,本杰明很早就进入了外交界,并且崭露头角。在与他父亲同名的远方亲戚——外交部长亨利·巴瑟斯特的照顾下,1809 年,他被顺利任命为英国驻奥地利的全权公使,以便共建反法同盟对抗拿破仑皇帝。 眼见这位政坛新星冉冉升起,即将飞黄腾达,但是好景不长,虽然拿破仑遇到了卡尔大公这位对他来说最为棘手的反法将领,但是拿破仑在瓦格拉姆战役中仍旧击败奥地利,并且迫使奥地利求和。 眼见第五次反法同盟土崩瓦解,本杰明·巴瑟斯特也被英国政府连忙从维也纳招回英国。并且按计划前往汉堡登船。 1809 年 11 月 25 日,巴瑟斯特与他的德国向导,克劳斯先生(Herr Krause),分别化名“科赫男爵”(Baron de Koch)和“费舍尔”(Fischer),乘坐轻便马车来到柏林以西的佩尔莱贝格。 在驿站,巴瑟斯特要求换新马之后,前往一家名为“白天鹅”的旅馆,接着点好晚餐,并且在房间里花了几个小时写东西。直到晚上九点钟之后,巴瑟斯特才被告知他们的马车将被套上挽具。巴瑟斯特听到这个消息后迅速离开了房间,向导克劳斯随即跟上来,但很惊讶地发现巴瑟斯特不在马车上,并且就这样下落不明了。 或许,很多人强调巴瑟斯特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消失的,也有人强调他是在“同伴眼睁睁地看到他在走到车前检查马的情况时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些都是谣传——他的同伴克劳斯可没说自己亲眼看着巴瑟斯特变成隐形人蒸发了,只是强调他消失的突然。 佩尔莱贝格 当时的普鲁士可不像现在德国那样,当时柏林乡下四处充斥着强盗、法军散兵和德国革命者。行商被谋杀和抢劫并不受关注,特别是此时的普鲁士法律几乎无法产生效力。 数周之后,克劳斯在汉堡乘坐英国船只到达伦敦,带来了巴瑟斯特失踪的消息。12 月,本杰明·巴瑟斯特的父亲亨利被外交大臣亨利通知了本杰明失踪的消息。 本杰明的妻子斐莉妲立即与德国“探险家”海因里希·伦琴(Heinrich Röntgen,其实是个学生,后来组团去非洲探险挂了)一起前往德国寻找丈夫,他们来到佩尔莱贝格时,发现普鲁士当局已经指派冯·克里青上尉(Captain von Klitzing)着手调查此事了。克里青接到这个命令后,立即动用军队展开地毯式搜索,得出他自己躲起来的结论。 (坑) 26 日,克里青挖掘了施泰珀尼兹河,内政官员也下令对村庄展开第二次搜索。1809 年 11 月 27 日,巴瑟斯特的一件价值 200 至 300 普鲁士泰勒的皮大衣,在施密特家的厕所里被发现。此后在 12 月 16 日,两名捡破烂老妇人,在 Quitzow(位于佩尔莱贝格以北三英里处)的木头堆中意外发现了巴瑟斯特的裤子。 调查人员调查发现,这个叫做奥古斯特·施密特(Auguste Schmidt)的人在巴瑟斯特失踪的那晚,曾在白天鹅旅馆当马夫,而他的母亲也在该旅馆工作,并顺走了巴瑟斯特的皮大衣。受雇于德国人咖啡屋的克斯滕夫人(Frau Kestern),在数年后证实在巴瑟斯特前去与当权派会面后不久,奥古斯特·施密特曾向自己询问来访者去哪里了,并推测施密特赶上了他,并寻找了什么机会谋害了他。 当地政府悬赏 500 泰勒给提供线索的人,警察也获得了额外的工资以加快搜寻进度。然而不少人为了获得奖金而制造了大量假新闻、提供大量假信息,使得此事件落入云里雾里中。 3 月,巴瑟斯特夫人投入大量财力对佩尔莱贝格一带展开搜索,甚至动用了警犬,但一无所获。后来她前往柏林,又到了巴黎,面见拿破仑,希望得到他丈夫下落的一些信息。然而拿破仑的回复却是,他并不了解此事件,并愿意给予帮助。 1810 年 1 月起,英国和法国的报纸开始关注这次事件。《泰晤士报》于 1 月 20 日率先报导了此事件,随后其他报纸也纷纷报导。英国媒体指控法国政府绑架和杀害了巴瑟斯特,引起了法国政府的不安,并在《世界箴言报》上刊文进行回击。 直到 1852 年 4 月 15 日,在拆毁位于佩尔莱贝格至汉堡的路旁、距离白天鹅旅馆三百步远的一座房子的时候,人们在马厩的入口下面发现了一具骷髅。 骷髅的背部曾遭受过钝器的重击。房屋的主人是一位共济会成员,名叫基塞韦特(Kiesewetter),曾于 1834 年自克里斯汀·梅滕斯(Christian Mertens)手中购得此房屋;而梅滕斯在巴瑟斯特失踪期间曾在白天鹅旅馆中工作过。 巴瑟斯特的妹妹西斯尔斯威特夫人(Mrs Thistlethwaite)随后赶到佩尔莱贝格,但表示无法确认这个骷髅是否是属于她的哥哥的。 由此可见,本杰明十之八九是被施密特或者梅滕斯合伙有预谋的洗劫并且杀害了。 至于所谓的“突然失踪”,很可能一是当时德国人为了骗取悬赏而编造的谎言;二是向导克劳斯为了推卸责任;三是后来小说家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将原本的故事夸张化了,直接推手就是上世纪 30 年代有位名叫查尔斯·福特的作家,他创作了《LO!》这部关于未解之谜的书籍,第一次将本杰明·巴瑟斯特的消失神秘化。 惨遭娱乐的巴瑟斯特: 巴瑟斯特由于他轰轰烈烈的失踪,很不幸也很幸运的成为无数西方科幻小说的猪脚,就和朱允炆和李自成经常被中国武侠小说拉出来示众一样。 非常经典的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 “事隔消失 139 年之后的 1948 年,一个身穿 19 世纪服装的中年人突然出现在德国南部,自称是‘巴瑟斯特’。他说,1809 年 11 月他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被镇压了下去,自然也就没有拿破仑战争,北美大陆依旧是英国的殖民地,后来他当上了佐治亚总督。但是美国情报机构始终怀疑他是纳粹残余分子,在他试图逃跑时将其击毙。” 不过,给予某些“未解之谜爱好者”致命一击的是,以上片段出自美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亨利·比姆·皮普 1948 年的小说《他绕着马群走》(He Walked Around the Horses),男主角就是巴瑟斯特,这并不是什么真实事件。 网友们也用不着拿这个举例讨论什么平行宇宙了,因为这个压根就是写着玩的,就像拿《鹿鼎记》里李自成当了和尚论证他在九宫山没死一样不靠谱。 这本书比较冷门,从我翻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汉化版本,但是国外亚马逊上是有卖英文原作的。 总之,不得不佩服这件案件的真凶作案手段的高超,和后来开膛手杰克之流一样制造了一个巨大谜团,并且堂而皇之的逃脱法网。或许放到现在,这些凶手将会在强大的刑侦工具下显出原形。 (翻译自:英文 wiki 同名词条) 1.2 大卫·兰克事件 要说《人类失踪之谜》三杰,除了上面的巴瑟斯特之外,就数大卫·兰克(David Lang)和奥利弗·李奇这对难兄难弟了。相对而言,兰克先生的知名度要高一点,但是比较郁闷的是,“兰克”更正确的译名应该是“朗”,不知道当初把他介绍进我国的那位“翻译”,英语到底过没过四级? 为了方便,我们还是叫他“兰克先生”。 兰克的主要事迹在美国科幻小说弗兰克·爱德华兹的《更陌生的科学》中得到详细的记录: 故事发生在 1880 年 9 月 23 日的美国田纳西州小镇加勒廷(有些诡异的翻译是“卡兰迪”,原文是 Gallatin),兰克的太太和两个孩子,以及两个男人目睹了兰克神秘失踪的故事: 当事人大卫·兰克先生就在这小镇的郊外经营一家大牧场。 事件发生的傍晚,兰克先生正邀请友人——派克法官以及其妻弟洛伊先生到家里共进晚餐,受邀的两人便乘着马车来到兰克家的门面。 当时,站在大门前面的兰克听到马车声,便与妻子及两个 12 岁与 8 岁的儿子,一同前往迎接。 “欢迎!欢迎!” 兰克先生一边热情的挥着手,一边朝正从马车走下的客人靠近。 谁知,就在这一瞬间,像突然消失一般,兰克先生就失去踪影。出事的地点刚好在马车的正前方。 “咦?” 对于这突发的景象,在场的客人以及妻子无不膛目结舌。 在夕阳斜照、光线明亮的院子里,好端端一个人竟然就此烟消云散。这种似乎愚蠢的事情,照理是不会发生才对啊! “兰克先生!兰克先生!” “爸!爸!你跑到哪里去了!” 法官与孩子们大声的呼喊,可是却一点回音也没有。这桩离奇事件就像噩梦一般。 当然,兰克是不可能进到马车里。而且即使他走进走出,从外面也能一目了然。 “怎么会有这么不可思议的事?” 贝克法官除了吃惊之外,更有说不出的懊恼。从庭院到牧场,是一片宽广草原,根本没有可藏身的地方。兰克的妻子一时受到过度刺激,也因此失去理智。 接获报案飞奔而至的警方人员,对于此事刚开始也是左思右想、有所怀疑。不过,再怎么说,堂堂一名法院的法官也是目击者啊!刑警们开始将整栋建筑物里的里里外外做彻底的搜查,动用了猎犬到处搜索,可是始终没有发现兰克先生的踪影。 美国当地的报纸,几乎有一整个月的时间,也都是以“兰克事件”为题而大作文章,事件所引起的骚动遍及全美各地。然而,整个事件终究还是陷入五里雾中,一直没有水落石出。 之后,经过数个月,兰克先生的儿子来到父亲消失的马车之前,忽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我好苦啊!好苦啊!” 于是一度又使警方紧张起来,不过最后还是像谜一般无法解开。 总之,一个堂堂大男人在大白天,而且当着五个人的面,没留下任何遗物而就此消失的事实,即使是多么厉害的刑警也难以下判断。 这个故事演义的版本之多,我觉得难以想象。其中一个版本是兰克有的是一儿一女,女儿莎拉跑到爸爸消失的地方大喊“爸,你在吗”之类的话,然后悲催的兰克才开始呼救。 这么离奇的故事,自然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比如上面那段描写就是弗兰克·爱德华兹在 1959 年总汇的作品。 这位爱德华兹老兄最大的成就就是写一些关于 UFO 啦,第三类接触之类的科幻小说,但是他到死也没有透露兰克的故事是从哪里听来的。 研究者企图追踪考证兰克消失的证据,但是翻阅了 19 世纪 80 年代的田纳西报纸,以及人口普查记录,都无法找到关于兰克的只言片语。 直到 70 年代,田纳西州图书馆的研究员赫谢尔·佩恩发现,19 世纪 80 年代田纳西州有个臭名昭著的大骗子,名叫 Joseph Mulhattan,经常拿着自己编出来的故事参加当地的吹牛大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仁兄编的故事成了当地脍炙人口的都市传说,比如《华盛顿尸体变成了石头》,《德克萨斯流星》(大概是最早的 UFO 屠杀牲畜故事,很多 UFO 研究者上了当)。虽然风格相近,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 Mulhattan 就一定是这个故事的最早创作者。 Joseph Mulhattan 研究者能够找到最早的兰克先生系列作品来自美国神秘主义小说作家斯图尔特·帕尔默,发表于 1953 年 7 月,并且可以肯定爱德华兹的“兰克事件”故事是从他这里改编出来的。 帕尔默自称故事是从兰克的女儿莎拉那里听来的,估计就和蒲松龄《聊斋》里那样,总是说“我有一个朋友”,“我姑父的爷爷”之类的托词一样,属于艺术手法。 相似的,美国著名恐怖小说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在 1893 年的《怎能如此》就里写到一个种植园主神秘消失的故事。虽然帕尔默嚷嚷着比尔斯的故事改编自兰克事件,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这俩故事都是有着同一个来源。 美国作家安布罗斯·比尔斯,在历史上也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失踪者,他的下落才是真正的不解之谜 1.3 消失在空中的奥利弗·李奇 奥利弗·李奇(勒奇)(Oliver Larch),有的版本叫托马斯·奥利弗,这位长期和兰克先生并列在一起出现的悲催男孩发生的故事远比兰克要离奇。 故事发生在 1889 年或者 1900 年的平安夜,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南本德的 11 岁或者 20 岁的奥利弗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共度圣诞,奥利弗提着木桶出门到井边打水,家人突然在几分钟后听到尖叫声从外面传了进来。 每个人都冲到房子外面,他们都看到一个神秘的景象: 奥利弗在雪地上的足迹突然消失在庭院的中间,距离水井 75 英尺的地方,而他的木桶则丢在一边。 接着,所有在场的人听到了从天空传来的奥利弗尖叫声: “是我!救命啊!救命啊!” “他抓住了我!救命啊!” 很快,尖叫声消失了,而奥利弗也永远消失了。 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主角是威尔士中部的小镇赖厄德的 11 岁少年,奥利弗·托马斯。这个版本被认为最晚出现在 1960 年出版的《真正的神秘》这本书上。 事实上,不管这位比雾都孤儿还惨的老兄叫奥利弗什么,他都是小说家笔下的虚构人物。 奥利弗的故事是很多老的原始版本。这些故事最早被刊登在 1955 年的《UFO 的情报》和弗兰克·爱德华的 1956 年的《最奇怪的是……》这两篇文章之上。 这个故事是来自于安布罗斯·比尔斯 1893 年出版的早期的恐怖故事《查尔斯·安石的踪迹》,这部小说可能是奥利弗的悲惨故事衍变成都市传说的最早出处。 主人翁是精壮的大汉农场主查尔斯·安石而不是年轻秀气的奥利弗·李奇,但发生的悲惨故事是完全相同的,你觉得会有这样的事情吗? 1.4 英军皇家诺福克团第五营集体失踪谜案 皇家诺福克团第五营钻入云层失踪,其实这也是个非常经典的“骗局”,因此版面限制的缘故不再多加赘述。我在这个问题下的答案说的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进去看看。 地球上有哪些超出常人想象的神秘事件? 附: 4000 名西班牙士兵失踪之谜 公元 1711 年,4000 名西班牙士兵驻扎在派连尼山上过夜,等待援军到来。第二天早晨援军到达这个宿营地,只内炉火依然燃烧,一部分马匹,大炮原封不动,但却没有一个人。军方派人四处搜了几个月,仍全无踪影。此事件在西班牙军事史上记载入案。 咋一看这个故事诡异至极,但是实际上无比的蛋疼——有些版本那座士兵们失踪的山成了“派连民山”(连字都打错了),但是我觉得这都“比利牛斯山”(Pirineos),因为有些版本就是写着在比利牛斯山失踪了…… 当然,还有些版本说是在 1707 年失踪的,当然西班牙不可能白白没了两次 4000 大军,显然是很有问题的…… 当时正值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 年 -1714 年),法国、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为同盟,大战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葡萄牙、普鲁士同盟,到了 1711 年,法国波旁王朝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下风,最终还是稳固了波旁王朝对西班牙的统治。 我在网上看到一位历史吧的考证帝查阅了西班牙的编年史,解释说是这四千人都是成编制的雇佣军,可能是军饷迟迟没发,一怒之下结果就“我回我的高老庄,你回你的流沙河”,一哄而散了。 (此事不敢确认,如果有西班牙史大神的话请斧正) 我在谷歌上搜这件事,除了中国比较关注,其他国家网友根本没有讨论的,估计这就是个普通的佣兵罢工运动,被国人无限夸大了罢了。 1.5 消失的爱斯基摩村庄 一个人的消失也许是种偶然,那一个拥有 2000 男女老少的村子的消失又如何解释呢? 1930 年 11 月,兽皮猎人乔·拉贝尔穿着雪鞋艰难前行,他正去往位于加拿大北部安吉库尼湖岸上的爱斯基摩村子。拉贝尔对那村子非常熟悉,那是一个兴旺的拥有 2000 村民的村庄,村民以捕鱼为生。 然而当他到达时,那村子不见了。所有的草棚和石屋都不复存在,只剩下一堆焖火和一锅烹调好的食物。拉贝尔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人们便开始进行调查,发现了一些怪异的事情: 假设那些村民是集体迁移,却没有留下任何脚印;村子里的狗都已饿死并被埋葬在一个 12 英尺高的雪堆下;村民的食物和存粮仍旧好好地待在谷仓中。最后一个让人们惊恐的发现便是:所有爱斯基摩人的祖坟都被挖空了,墓碑被垒成两个巨大的石冢。远处,地平线上闪烁着奇特的蓝色极光。 好吧,这也是个显而易见并且喜闻乐见的骗局。 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冰原上有个 2000 人的……村子!?开玩笑吧?纬度相近的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最大城市安克雷奇不过 30 万人口,州府所在地的朱诺更是才刚刚 3 万人,更别说如今整个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即爱斯基摩人的正式称呼)仅有 2.2 万人…… 上世纪 30 年代一个爱斯基摩村子里居然有两千人…… 靠谱的一个版本是这个村子里有 30 个人,但是那个猎人却变成了约翰·拉斐尔。 这个故事最早刊登在弗兰克·爱德华兹 1959 年发表的《陌生的科学》这本书里(你没看错,前面巴瑟斯特那里这个猥琐的家伙也参与扩散了谣言),并且进行了润色(例如:死掉的狗,堆起来的墓碑)。 他是从一个叫凯莱赫的加拿大记者发表在《丹维尔蜜蜂报》上的一篇文章那里得到灵感: 1930 年 11 月 27 日,猎人乔·拉贝尔在安吉库尼湖发现了 6 个空帐篷,生活在这里的 25 个爱斯基摩人神秘失踪了,甚至还配了一张照片——后来被证实这张照片照自 1909 年,一点关系都没有。 加拿大皇家骑警也特地辟过谣:安吉库尼湖所在的冰天雪地里根本不可能存在大部落。 美国著名科学作家兼制片人、电视主持人布莱恩·邓宁在每周的《Skeptoid》节目中也专门辟过此事件的谣——虽然至今人们还把这个恶作剧当做未解之谜看。 1.6 泰坦尼克号乘客与史密斯船长再现之谜 1990 年 9 月 24 日,"福斯哈根"号艳船正在北大西洋上航行,在离冰岛西南约 360 公里时,船长卡乐·乔根哈斯突然发现附近一座反射着阳光的冰山上有一个人影,他立即举起望远镜对准人影,发现冰山上有一位妇女用手势向福斯哈根号发出求救信号。 当乔根哈斯和水手们将这位穿着本世纪初期的英式服装、全身湿透的妇女救上船,并问她因何落海漂泊到冰山上等问题时,她竟然回答道:"我是泰坦尼克号上的一名乘客,叫文妮·考特,今年 29 岁。刚才沉船时,被一阵巨浪推到了冰山上。幸亏你们的船赶到救了我。 福斯哈根号上的所有船员都被她的回答弄糊涂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道她是发高烧说胡话? 考特太太被送往医院检查时,发现她除了因精神上落难而痛苦外,其它方面的健康状况均良好,丝毫没有神经错乱的迹象。血液和头发化验也表明她确实 30 岁左右的年轻人。这就出现了一个惊人的疑问,难道她从 1912 年失踪到现在,已经有 78 年时间过去,竟会没有一点衰老的迹象? 1991 年 8 月 9 日,欧洲的一个海洋科学家考察小组租用一艘海军搜索船正在冰岛西南 387 公里处考察时,意外地发现并救起了一名 60 岁的男子,他自我介绍是泰坦尼克号的船长。令人惊奇的是,许多年来的海上漂流生涯,并未使他看上去衰老。 史密斯船长虽已是 140 岁的高龄老人,但仍然像位 60 岁的人,而且在他获救时一口咬定是 1912 年 4 月 15 日,即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日。他还几次劝阻救助人员不要救他,既然他的船已经被冰山撞沉了,他理应与船共存亡。当巨轮在最后沉没时,一股气浪把他抛到了冰山上,他这个船长也只有与冰山共存了。 实际上泰坦尼克号吧的一位吧务曾经考证过此故事,并且洋洋洒洒盖了几十楼怒斥这一不负责任的传言,可惜百度自爆目前看不到此贴了。 根据网友的节选的部分得知, 这位文妮考特确实是存在的,她的全名是 Mrs Winnie "Minnie" Coutts (née Trainer) ,她是 1876 年生,换句话说,1912 年铁达尼沉船时,她已经 36 岁,而不是 29 岁。除了年龄错误,更重要的是,考特太太早在 1912 年 4 月 18 日被救到纽约,她死于 1960 年 2 月 29 日,享年 84 岁。 另一个数据是关于史密斯船长,由于他的尸体在船难后从来没有被发现过,因此,关于他的最后下场,总结所看到的数据,历来共有三种最普遍说法:1. 他把自己关在船长室里,跟船一起下沉(像电影演的一样);2.他举枪自尽;3.他救了一位孤儿,将他送到救生艇后,拒绝登艇,又返回铁达尼。 总之,他没有再出现过。 好了,这二位的失踪之谜迎刃而解。 1.7 莫斯科地铁失踪案 1975 年某天晚上 21 点 16 分,莫斯科 一辆满载着乘客的地铁离开白俄罗斯站向前驶去,本来只需 14 分钟便可到红色布莱斯诺站。然而,此站却始终没有见到这辆列车进站。地铁管理人员急忙将整个地铁的运行中断,并调集有关工作人员,在整个地铁系统内搜索,当时苏联内务部也派人参与搜寻。列车和车上的几百名乘客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天半夜,地铁电气库主任维克多·斯潘诺维奇接到通知后,带领地铁站夜间巡视组的全体人员沿地铁线开始仔细搜索。他们发现原先环形路段一侧靠隧道壁,有一段放待修列车的分岔线不见了!隧道壁下还留有二根平行的铁轨,一位工程师发现这是一座巨大的防水闸门,他找到开关,启动按钮,整块隧道壁便徐徐上升,防水闸门后面,灯火通明的一段铁轨上,停放的正是那列失踪的列车!最后一节车厢部分已被落下的闸门压得毁坏惨重。车厢内空无一人,这简直是个令人无法相信的事实:失踪的列车已经找到,但是所有的乘客却已不知去向。仔细察看周围隧道壁,仍然没有发现一块活动的墙壁。在场的人疑惑万分,如果说防水闸门年久失修,由于列车的振动,有可能自由坠落,可是为什么道岔转辙器没有搬动,就把列车送上岔道?更重要的是,这辆列车的乘客和司机究竟到哪里去了?自那时起 20 多年过去了,至今人们仍然找不到任何线索。可以说莫斯科地铁失踪案,是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最神秘的一起集体失踪事件。 这实际上是百度网友charlio在百度知道中考证的帖子,因为他懂俄语自然比我更了解,所以转过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个被称之为“1975 莫斯科地铁失踪案”的传说,常常被收录到“世界上人类集体失踪”的未解之谜里。最近,这个引人联想的流言又被翻了出来。然而,很多显而易见的证据都指明它更像一个科幻故事,而不是真实案例。 事件中提到的“白俄罗斯站”所在的地铁线路,是莫斯科河畔线(Замоскворецкая,2 号线)和环状线(Кольцевая,5 号线),分别于 1938 年和 1950 年投入运营,为莫斯科主要的地铁运输线路。在 2 号线中,白俄罗斯站的前后分别是迪纳摩站和马雅科夫斯基站;在 5 号线中,其前后两站分别是红普列斯尼亚站和新村庄站,两条线路中都没有传闻中所提到的红色布莱斯诺站。即使译成中文后,红普列斯尼亚与红色布莱斯诺名字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对不上号——白俄罗斯站距红普列斯尼亚站仅有 2.2 公里。目前,莫斯科地铁官网提供的平均速度是 41.62km/h,这两站之间大概需要 3 分钟。什么?你说 1975 年会慢一些?的确可能会。莫斯科地铁官网没有提供那个年代的平均速度,那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行车速度还有步行速度。根据 Google 地图的数据,两站之间驾车需要 4 分钟,公交车需要 5 分钟,而步行则需要 26 分钟,因此流言中提到的 14 分钟也太慢了点,真的是地铁的水平么? 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莫斯科地铁失踪案“,会发现早在 2007 年这则消息已经出现在了中国的互联网上,而与此同时英文媒体、书籍、网页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几乎为零,即使后来出现的英文网页也仅仅是对早期的中文网页的翻译。人类集体失踪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大事件,这么一个大事,不仅西方国家没有报道,就连莫斯科本土新闻都没有相关记载,这难道不是很奇怪吗? 用俄罗斯搜索引擎http://Yandex.ru查找“1975 московском метро исчезновения ”(中文即“1975 莫斯科 地铁”),找不到文中提到这次事件的踪迹。搜索历史上 4 月 1 日发生的大事件,也均无这次人类集体失踪案的消息。而在莫斯科新闻网站 The Moscow News 和莫斯科地铁官方网站http://mosmetro.ru上搜索该事件的关键词,也没有发现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关于流言中所提到的美国物理学家斯内法克,也只出现在“地铁失踪案”的相关文章中。或许文中“法克”这个姓氏,就是在埋梗吧。 这个流言早期传播的时候提到的日期是 1975 年 4 月 1 日,看到这个日期也许你会会心一笑——或许,一开始这个故事只是一个愚人节玩笑。近些年,有人在传播这个流言时把日期模糊成 1975 年的某天,是不是他们也发现,标着 4 月 1 日,就会让人看出端倪? 1.8 泛美航空失踪再现之谜 1990 年 9 月 9 日,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控制塔上。人们突然发现一架早已淘汰了的“道格拉斯型”客机飞临机场,而机场上的雷达根本查不到这架飞机。 飞机降临机场时,立即被警卫人员包围,驾驶员和乘客们走下飞机后立即问是什么地方? 机场人员说是委内瑞拉。 飞行员说是泛美航空公司 914 号班机,由纽约飞往佛罗里达的。 该机是 1955 年 7 月 2 日起飞的,时隔 35 年! 后经电传查证,914 号班机确实在 1955 年 7 月 2 日从纽约起飞,途中失踪。 当时认为飞机掉入大海,五十多名乘客全部赔偿了死亡保险金。 当他们回到美国的家里,亲人们都老了,而他们仍和当年一样年轻。 美国警方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他们的身份证和身体,确认是确凿的事实。 这也是转帖,我曾经标记过作者,但是由于贴吧抽风的原因,现在已经不知道哪位是原创者了,在此感谢一下,并把原文贴在这里(侵删): 很多读者都对这一被称之为“914 号班机事件”的“时空隧道”案例印象深刻,它常常被收录到“世界未解之谜”的书里,还有一些人认为这架飞机的消失可能与外星人和飞碟有关,在互联网论坛上,介绍这一事件的帖子也广为流传,并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争议。虽然“时空隧道”是否存在对科学界来讲还是一个谜题,但是对于“914 号班机事件”的真伪,很多显而易见的证据都指明这更像一个科幻故事,而不是真实案例。 事件中提到的泛美航空公司全称泛美世界航空公司,成立于 20 世纪 30 年代,是美国曾经最主要的航空公司之一,垄断了超过一半的美国至其他国家的航班,在世界各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一度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的代名词。 但是在 50 年代至 70 年代,泛美航空公司只经营海外业务,并没有经营美国政府管制之下的国内航空业务,美国国内航线由联合航空公司、西北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等运营。 直到 1979 年美国解除空运管制法案,泛美航空公司申请国内航线的申请才得到批准。所以在 1955 年,泛美航空公司不可能拥有纽约到佛罗里达的国内航班。泛美航空公司后来由于经营不善、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受八十年代末的“洛克比空难”影响,在 1991 年宣布破产,从此曾经辉煌的泛美航空消失,这也是为什么一直没有人出来对“914 号班机事件”进行澄清的原因,这个事件成了“死无对证”了。 翻阅 1955 年和 1990 年相关的历史资料,也找不到文中提到两次事件的踪迹。 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空难记录办公室的网站中收录了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地的大小空难,甚至很多没有人员伤亡的小事故也都记录在案[。这份资料显示 1955 年 7 月 2 日当天,全世界并没有发生任何空难。 在整个 7 月发生过三次严重空难: (1)1955 年 7 月 27 日,保加利亚,一架搭载有 58 名乘客的以色列客机误入保加利亚领空,结果被军方导弹击落,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2)1955 年 7 月 17 日,美国芝加哥,布兰尼夫国际航空公司一架载有 43 人的客机发生事故,22 人遇难。 (3)1955 年 7 月 14 日,墨西哥瓦哈卡州,墨西哥国内一家航空公司的客机失事,机上 22 人全部遇难。 这三起事故也完全与“914 号班机事件”“对不上号”。五十多名乘客死亡坠海的 914 号航班事件如果真的发生了,不可能在世界空难记录中毫无踪影。 另外查阅泛美航空公司的空难记录发现,在整个 50 年代,“道格拉斯型”客机也只发生过一次严重事故,是在 1952 年 4 月 11 日,一架从波多黎各飞往纽约的客机在波多黎各海坠毁,没有发现其他与文中 1955 年飞机失踪事件类似的事件。 在事件的另一端,1990 年 9 月、10 月前后,在美国主要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上也同样没有关于这一本应震惊世界的事件的任何信息。 除了以上的这些破绽,如果在英文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有关这一事件的关键词,得到的只有一些中文网页结果,英文媒体、书籍、网页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几乎为零,这么大的一件事情美国人自己却从来不讨论? 1.9 跳下围墙的吉米 童年阴影居然来源自隔壁岛国而不是大洋对岸: 赵学浩:消失在半空中的吉米——探寻“未解之谜”的由来与演变 1.10 反复穿越时空的乌克兰人谢尔盖·波诺马伦科 时空穿越的乌克兰小哥谢尔盖·波诺马伦科(Sergei Ponomarenko)一事是 2012 年乌克兰 1+1 电视台一档名叫《Time Travel》的节目组拍摄的“伪纪录片”,而不是真人真事。 本考据出自香港网友森羅萬象 Zero,有兴趣可以关注一下他: 有哪些现在的科学还不能解释的,但真实存在的神秘现象? 1.11 “千里眼”埃蒂安•博蒂诺与他的“船舶瞭望术” 18 世纪活跃于毛里求斯的法国工程师埃蒂安•博蒂诺(一些书籍写作“埃季延•博季诺”)能看几百公里外的船只,他是通过怎样的办法看到的?准确性又如何?在书本外他的事迹又如何? 赵学浩:“千里眼”埃蒂安•博蒂诺与他的“船舶瞭望术” 1.12 曼德拉效应研究之“沉思者”是手托下巴还是额头? 你遇到过哪些「曼德拉效应」事件? 1.13 果戈理幽灵火车之谜 1933 年装载着乌克兰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头骨的幽灵列车消失在意大利的铁路之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赵学浩:拨开笼罩在“果戈理幽灵火车”上的重重迷雾 2.1 多贡人和天狼星 尼日尔河是非洲西部的大河之一, 它流过马里共和国时拐了个大弯,在河湾处, 居住着一个名叫多贡族的黑人土著民族, 他们以耕种和游牧为生, 生活艰难贫苦, 大多数人还居住在山洞里.他们没有文字, 只凭口授来传述知识.看上去同西非其他土著民族没有什么两样。 1977 年,一本畅销书《天狼星之谜》中也曾提到,世代居住在西非的多贡人其实是天狼星人的后裔。他们早在上世纪 40 年代就向世人详细地描述了天狼星的伴星,而这颗星直到 1970 年才完全露出它的真面目,这些报道是真是假还需要进一步确证。但一些古文明中确实存在着令今人都自叹不如的知识与技术,他们的智慧是不是来源于外星人呢? 本世纪二十年代, 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格里奥尔(Marcel Griaule,也翻译成格里奥列)和狄德伦为调查原始社会宗教, 来到西非,在多贡人中居住了十年之久。长时期的交往,使他们得到了许多多贡人的信任。从多贡人最高级的祭司那里,他们了解了一个极为令人惊讶的现象:在多贡人口头流传了四百年的宗教教义中,蕴藏着有关一颗遥远星星的丰富知识。那颗星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即使用望远镜也难以看到.这就是天狼伴星。 多贡人把天狼伴星叫做"朴托鲁"。在他们的语言中, "朴"指细小的种子, "托鲁"指星。他们还说这是一颗"最重的星", 而且是白色的。 这就是说,他们已正确地说明了这颗星的三种基本特性:小、重、白。实际上, 天狼伴星正是一颗白矮星。而天文学家最早猜测到天狼伴星的存在是在 1844 年, 借助高倍数望远镜等各种现代天文学仪器,1928 年人们才认识到它是一颗体积很小而密度极大的白矮星。直到 1970 年才拍下了这颗星的第一幅照片。生活在非洲山洞里的多贡人显然没有这种高科技的天文观测仪器,那么,他们是怎样获得有关这颗星的知识的呢?不仅如此, 多贡人还在沙上准确地画出了天狼伴星绕天狼星运行的椭圆形轨迹,与天文学的准确绘图极为相似。 多贡人说,天狼伴星轨道周期为 50 年(实际正确数字为 50.04±0.9 年);其本身绕自转轴自转(也是事实)。他们又说,天狼星系中还有第三颗星,叫做"恩美雅", 而且有一颗卫星环绕"恩美雅"运行。不过直到现在,天文学家仍未发现"恩美雅"。多贡人认为,天狼伴星是神所创造的第一颗星, 是整个宇宙的轴心。此外他们还早就知道行星绕太阳运行,,土星上有光环,木星有四个主要卫星。他们有四种历法, 分别以太阳、月亮、天狼星和金星为依据。 马塞尔·格里奥尔 依据前面提到的法国人马塞尔·格里奥尔的著作,多贡人早在西方天文学家之前就知道天狼星有 50 年周期的伴星,也晓得伴随着天狼 A 和天狼 B 之外的第三颗星,但这是具有很大争论。 但是,1991 年,人类学家沃尔特·范·贝克指出,多贡人对天狼星的了解可能是由马塞尔·格里奥尔告诉他们的,关于天狼星人的传说是马塞尔·格里奥尔为了成名而不择手段制造出来的谎言。因为马塞尔·格里奥尔在书中说到的多贡人所说的“sigu tolo”,马塞尔·格里奥尔说是天狼星,但是实际上在多贡人的语言中是“明星”的意思,并且多贡人并不能很好的分清楚金星和天狼星的区别。 这一说法遭到了马塞尔·格里奥尔的女儿的反对,她认为贝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去证明她的父亲造假。 而在此之前的 1978 年,就有怀疑论者伊恩里·德帕思总结说:“在与格里奥尔接触之前,多贡人很可能接触过其他的白人。” 作家诺亚·布罗施认为,当时在 1893 年 4 月 16 日的日食发生的时候,一只由天文学家亚历山大·德兰得尔率领的天文观测队曾经来到多贡人生活的地区,并且在这里停留了五个星期,很可能是他们无意中教会了多贡人这些现代天文知识。 杰姆斯·奥格伯认为,上述这些学者都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多贡人的知识来自于现代社会,但是同样,我们也无法证明多贡人的天文知识是自古以来的。并且他指出最关键的几点,这些天文知识现代人看来是有明显错误的:比如木星有四颗卫星,现在被发现的木星的卫星至少有 79 颗(当然他指出这一点的时候还是六十多颗)。 再比如说多贡人认为土星是太阳系最边缘的行星,不知道天王星和海王星,并且认为土星只有一条环带。 再比如说多贡人认为天狼星是三合星,还有一颗未发现的红矮星以及围绕他运动的行星,但是天文学家研究认为,天狼星基本上被排除了拥有第三颗恒星的可能。 以此来看,多贡人的获得天文知识的时间不可能早于 1862 年(观测到天狼星的伴星的时间),也不可能晚于 20 世纪(1892 年木星被发现了第五颗卫星,但是普遍被人接受可能要更晚)。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多贡人居然没有提到过天王星和海王星这些行星,不过貌似他们也没发现过水星,可能是与他们只会去关心自己能看到的星球有关吧! (因为水星真的很难看到,据说哥白尼一生都没见到过水星) (这篇文章还被凤凰网洗稿抄去了,洗去了最关键的部分,我感谢你八倍祖宗。根据新魁文章网没记名“转载”复原。) 2.2 艾利希·冯·丹尼肯的骗局 艾利希·冯·丹尼肯(Erich von Däniken,1935 年 4 月 14 日 -),出生于瑞士祖芬根,民间科学爱好者,1991 年搞笑诺贝尔奖文学奖得主,主张外星生物创造论,认为远古文明因有古代太空人帮助而远超过现在科技,但因发生大灾难毁灭。 著有《诸神的战车?未解之谜》等书,描写作者虚拟的科学家、考古家组成考察小组调查一些所谓的史前文明古迹,最后发现惊人的史前科技与历史,如萨卡拉鸟证实古埃及有飞机、丹达腊之光证实古埃及有电灯、哥斯大黎加巨型石球是外星人的星球模型、德里铁柱纯度比现在材料好、伊卡黑石与阿坎巴罗雕像证实恐龙时代就有人类,西藏曾住着外星人杜立巴族,哥贝克力石阵是伊甸园遗址、摩亨佐 - 达罗与《摩诃波罗多》证实古印度人有核弹,并捏造知名大学研究数据与证据、假引用来支持论点,而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文学奖。 要知道墙外某时报最喜爱转载这些不着调的东西,我也是醉了。 譬如艾利希·冯·丹尼肯在书中捏造引述《摩诃婆罗多》有「古尔卡乘著快速的维马纳,向敌方三个城市发射了一枚飞弹。此飞弹似有整个宇宙力,其亮度犹如万个太阳,烟火柱滚升入天空,壮观无比。」(Gurkha, flying a swift and powerful vimana (fast aircraft)hurled a single projectile (rocket)charged with the power of the Universe (nuclear device). An incandescent column of smoke and flame, as bright as ten thousand suns, rose with all its splendor.),以作为古印度曾有核战的证明,但《摩诃婆罗多》根本无此段文字。 卡尔·萨根等科学家曾批评艾利希·冯·丹尼肯的著作、观点及说法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与误人子弟。 (卡尔·萨根是已逝的世界一流科学家,执着于外星人的探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他的有关资料) 而且艾利希·冯·丹尼肯对基督教等传统宗教持批评的态度,但对其又加以利用,并为他的著作提供素材。 下面,我们来看看冯·丹尼肯都胡编乱造了些什么: 2.2.1 杜立巴族和巴颜喀拉山的石盘 好像是截取自《探索发现》?总之来源于百科,百科来源自奇趣网…… 下面这篇文章是最新考证出来的“杜立巴石碟”故事的源头,而本回答中则是六七年前写的版本,在这篇文章中进行了多处修订。 赵学浩:杜立巴石碟由来新考 ========================= 文章主干部分来自一位不知名网友,还是因为百度贴吧抽风问题没有保存下来他的名字(原帖标注了,但是二次转帖的人脸我本人都没给标,更别说这些被单独提出来感谢的人了……),在此洗稿,却说不出原作者的名字,深表歉意…… 这个不靠谱的故事还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探索发现》里,甚至还有一段剧情表演。后来才发现《走近科学》起码只是把我们当耍猴,没跟《探索发现》那样造谣传谣啊(捂脸) 杜立巴族(英语:Dropas、Drok-pa 或作 Dzopa)是冯·丹尼肯胡编出来的一群在大约一万两千年前来到中国西藏的边界附近的一群矮人般的外星生命,并称资料来源是俄国科幻作家亚历山大·卡札谢夫,但后者则加以否认,反说是从丹尼肯那边听来。目前没有普遍被接受的关于这种族存在或曾经降落于地球的证据。 其他相关的一些小说: 《流亡的太阳神》 英国人 David Gamon 受丹尼肯启发,于 1978 年以 David Agamon 笔名出版此小说,描写一队考古家由虚构人物英国人 Karyl Robin-Evans 博士带领,在 1938 年在青海附近巴颜喀拉山脉探索一系列的洞穴时,发现这些洞穴被人凿成了隧道与地下储藏室的系统,这些墙壁方正且被上光,就如同这座山被以高温凿入一般。这些探索者找到了许多的干净墓穴,而这些墓穴里面埋著身高约 138 厘米左右的骷髅。这些骷髅有着巨大的头颅却瘦小脆弱的身体。其中一名考古队员认为这些骷髅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山地大猩猩。墓里没有任何铭文,但却有着数百个约 30 厘米宽的石碟,称为杜立巴石(Dropa stones)、杜立巴石碟、或青海石碟。 《中国罗斯维尔》 Hartwig Hausdorf 于 1998 出版此小说,以虚构人物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楚闻明(Tsum Um Nui)破译杜立巴石,描写他于 1958 年详细检验时,断定每个沟槽都包含有着一系列的未知的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许多都已经风化,而且小到需要用放大镜看才看得清楚。在他的报告发表后不久,因受许多学者的冷嘲热讽,楚闻明只好移居日本。在完成第一部有关石碟秘密和手稿后,不幸过世。 某时报 《流亡的太阳神》小说主角 Karyl Robin-Evans 换成虚构人物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齐福泰(Chi Pu-Tel),并替《中国罗斯维尔》作延续,虚构人物奥地利工程师 Ernest Wegerer,报道他在 1974 年于半坡博物馆发现了两个石碟,并配有 1962 年楚闻明的报告叙述。 我们看一看原文: 根据北京大学考古学教授齐福泰与其学生在 1938 年在青海附近的巴颜喀拉山脉探索一系列的洞穴时,他发现这些洞穴被人凿成了隧道与地下储藏室的系统。他发现这些墙壁是方方正正且被上光的,就如同这座山被以高温凿入一般。这些探索者说他们找到了许多列的干净墓穴,而这些墓穴里面埋着身高约 138 厘米左右的骷髅。这些骷髅有着巨大的头颅,以及瘦小脆弱的身体。其中一名考古队员认为这些骷髅可能是某种未知的山地大猩猩。齐福泰教授则回应说:“有任何听说过的猿类生物会埋彼此吗?” 碟片墓里没有任何的铭文,但却有着数百个约 30 厘米宽的石碟,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杜立巴石碟,每个中间都有个 20 厘米的洞。他们说每个碟片上都刻有两个从碟片边缘旋绕至碟片中心的洞一带的细小沟槽,就像是费斯托圆盘一般。这些碟片和其他的发现都被一一的标志,并且被储藏于北京大学长达二十年,在那段期间,解译的尝试都没有成功。当这些碟片被北京的 Tsum Um Nui 于 1958 年更详细地检验时,他断定每个沟槽都包含有着一系列的未知的象形文字。这些象形文字小到需要要放大镜看才看得清楚。许多文字都已经被风化了。 当 Tsum 博士尝试解译这些符号时,他发现这上面说的是杜立巴族太空船的一次坠毁性着陆,而多数的生还者都被当地人给杀了。据 Tsum Um Nui 的说法,其中一段文字读起来如下:“杜立巴人来自云上,坐在飞行器里。我们的男人、女人和小孩在太阳升起前躲到了洞穴里十次,当他们了解了杜立巴人的语言时,才知道这些新来者的来意是和平的”。 1965 年,齐福泰教授和他的四名同事终于获准说明他们的理论,他们将这个理论以“关于在 12000 年前降落在地球的太空船的蚀刻文字,就如同碟片上说明的一般”之名出版。 杜立巴石碟(2 张)俄罗斯的研究俄罗斯科学家希望能看这些碟片,因此有几片被送去了莫斯科以进行检验。在莫斯科有科学家用播放唱片的方式想播放石碟,在石碟旋转时机器发生巨大轰鸣,做这项实验的科学家表示机器之所以发生轰鸣,是因为石碟具有像唱片的一样的性质。 但是事实上,我们仔细看一看就会知道上面的文章有很大的漏洞: 1."Tsum Um Nui"不是个真正的中国名,有人认为这名字可能是虚构的或是个被直译成中文的日本的名字(当然也不是日语罗马音)。因此还有翻译成徐鸿儒的(尼玛这是个明代白莲教教主),同样 Chi Pu-Tel 也被翻译成纪蒲泰(这个同志还被写进了新浪网的某本小说里),反正怎么翻译都是查无此人。 2.在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完全破解任何一种不熟悉的文字(后世的古文字破解基本上是对照对译版本推理出来的,如果没有对照本的文字,基本上只能识别很少一部分,比如复活节岛文字),Tsum 博士也一样,包括所谓的杜立巴人的后代,世上根本就没有人会杜立巴文,怎可能翻译出来?另外 Tsum 博士说是象形文字,我们又如何知道是不是象形文字,就算它是象形文字,可是问题又来了,他就算象形也是象形他们星球上的东西,Tsum 博士又是怎样看懂的呢?除非 Tsum 博士就是杜立巴人。 3.现在最蛋疼的是有些人综合以上两种说法,把 Tsum Um Nui 和 Chi Pu-Te 两个人综合到了一起,变出了网上最流行的版本,呵呵呵呵呵。 4.还有一个用脚趾都能想出来的问题是,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怎么可能把会驾驶飞碟的外星人干掉?而且外星人居然还能幸存了下来。就像一群武装到牙齿的军人被数量多不出几倍的蚂蚁踩死了,军人还能在蚂蚁窝里繁衍后代并且习性蚂蚁化了一样搞笑。 5.“这个如谜一般的地方依旧住着两个部落,它们分别是 Ham 人部落与杜立巴人部落。”Drokpa 这个词,直译为牧者,也就是指一群相对于农人的西藏牧人。Drokpa 人与 Ham 人,基本都是普通的藏人,他们都没有比较矮小的身躯,生理特征也未有异常之处,而他们也不住在洞穴里。 (以下若未加说明,则多转、翻译自 wiki 同名词条,当然一部分词条也是我编辑过的。侵删) 2.2.2 德里铁柱(Iron pillar of Delhi) 德里铁柱是一根高度七米的古铁柱,位于印度德里,是印度极富盛名的古迹。位于奎瓦吐勒清真寺(Quw-watul Islam Mosque)中庭。因为它高度抗腐蚀的能力,屹立超过千年而仍然保持完整,得到许多现代考古学者与冶金学者的注意。它标志了印度古代铸铁技术的高度发展。 德里铁柱的地面高度为 7.2 米,地下部分长 2 米,地面端直径 0.42 米,上端直径 0.306 米。材质为纯度达 99.72%的熟铁,用锻焊的方式建造而成,总重量估计约 10 吨。 德里铁柱属于耆那教建筑。近代学者根据笈多王朝金币上的建筑图案风格分析,认为它可能最早是在旃陀罗·笈多二世时期(375 年 -415 年)在印度中部的优昙耶耆利建造的洞窟的附属神庙之中。 十三世纪初,在德里王朝统治者库特布丁·艾伊拜克(Qutb-ud-din Aibak)成为印度君主时,征服了优昙耶耆利,并且破坏了这一带的耆那教神庙和洞窟。库特布丁·艾伊拜克将拆毁后的材料拿来兴建宫殿与清真寺。德里铁柱被认为是作为剩余的建材,出于耀武扬威的目的而被搬到了现在的地方。 古印度的德里铁柱历时千百年,却少有锈蚀的痕迹。另外在印度的达哈、辛哈勒斯、克那拉克都发现竖有相同技术的古铁柱。 铁柱表面铁锈腐蚀很少。科学研究发现,印度的铁矿本身就多含磷元素,并且古印度人在制作铁柱时,在铁炉中加入了耳叶决明这种富含磷的植物,因为有磷成分,可以很好的与空气形成致密氧化层(FePO4-H3PO4-4H2O),所以只有少许铁锈。1934 年,印度理工学院的专家对德里铁柱的研究发现,在铁柱外部有一层非常薄的保护膜使得铁柱不被锈蚀。此保护膜的厚度极薄,由铁、氧以及氢所构成,仅仅十二分之一英吋;另外,当地人定期涂油保养;这些都是德里铁柱没有被腐蚀的重要原因。 (应 @spriner 兄提到的德里雨季不干燥一点,删除中文科普中常见的该点,德里夏天不干燥且常降暴雨,因此不生锈和气候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1969 年,瑞士作家艾利希·冯·丹尼肯(Erich von Däniken),在其著作《诸神的战车?未解之谜》(Chariots of the Gods?)中,认为这个铁柱是史前文明所铸造,而技术即是来自外星文明。实际上铁柱上是生锈的,只是程度较轻而已,并且铁柱的制作方法也被证实。冯·丹尼肯表示认同,并且在 1974 年的采访中表示不再会把德里铁柱的制作方式和制作者当作未解之谜。但是,被他自己否定的理论仍旧到处流传。 这个铁柱和所在地的印度最高宣礼塔顾特卜塔一起,在 1993 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员。 2.2.3 伊卡黑石 伊卡黑石(Ica Stones),又称伊卡石头、伊卡石,是秘鲁伊卡大区的安山岩民俗工艺品,刻有各种艺术图案卖到外国,后来引发科学骗局而大受观光客欢迎 。 1966 年秘鲁人 Javier Cabrera 建立一个博物馆收集从超过一万五千颗伊卡黑石商品,雕刻主题有恐龙、星空图、世界地图、巨人与恐龙互斗。他出书《伊卡黑石篆函》(The Message of the Engraved Stones of Ica)宣称这些石头是与恐龙时代共存的人类所作,并透过搞笑诺贝尔奖得主艾利希·冯·丹尼肯大肆宣传。 1973 年制作者 Basilio Uschuya 承认是为增加销量而编的骗局,说:“刻这些石头比耕田轻松。”并且解释说这是使用牙医用的钻子雕刻后, 石头表面涂上鞋油,然后用火熏烤制造出来的。因为用火熏烤的缘故,所以自然是不好判断石头原来的时代了。 至今当地民俗艺术家依旧制作上述题材的伊卡黑石卖给观光客当伴手礼。 2.2.4 阿坎巴罗雕像(Acámbaro figures) 阿坎巴罗雕像是 1945 年 7 月,德国企业家沃德玛·朱斯拉德(Waldemar Julsrud)称在阿坎巴罗发现的大量史前人生活与恐龙共处情景的雕塑。 他称在阿坎巴罗村的公牛山(El Toro)的山脚下的,一些陶俑从地底冲刷出来。因为沃德玛先生收藏古物的爱好,他与经理奥狄龙·蒂那耶罗还有他的儿子一同协手收集。 沃德玛·朱斯拉德自 1945 年到 1952 年,以一比索换一雕像的价格向当地农夫征求雕像,共得了 32000 多件各式各样的恐龙与苏美人、埃及人、高加索人雕像,宣称是《圣经》大洪水前人类与恐龙共处的证据,并主张古人还曾畜养恐龙。 这些雕塑除了有类似苏美人、埃及人、高加索人等面孔雕像之外,还有许多与人类一起奔跑嬉戏的各种各类恐龙雕像。有的巨人骑着巨型恐龙,还有的妇女喂养小恐龙,或是一些恐龙甩著尾巴向人们撒娇的情景雕塑,无一不生动。 从外观上多数雕像太过干净,也无任何破损,不像出土文物,虽然沃德玛·朱斯拉德请朋友鉴定为公元前 1000 年到前 4000 年之间的物品,但是美国考古学家 Charles C. Di Peso 判断是当时农夫的作品。其他考古学家也判断阿坎巴罗雕像是伪作。 雕像虽然是基于恐龙制作的,但是其中还有长翅膀的鳄鱼、半人半象的兽人等等幻想中的生物,暴龙的雕像也是站立走路,和现在被认为和鸡(你太美)一般走路完全不同。 1969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 Gary W. Carriveau 与 Mark C. Han 对雕像利用他们刚发明的热释光测年测量法来测定泥偶,最后公布雕像的成型年代约为三十年前(1939 年左右)。 沃德玛·朱斯拉德因此很受打击,不过收集工作还在继续,据说到 2004 年收集到的雕像已经达到了 37000 件。 阿坎巴罗村目前已经沉于水库之下,因此没法再对当地进行仔细的考察。不过有学者认为,这是阿坎巴罗村的村民最初为了推迟水库的建设计划而串通起来编造出来的阴谋,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摆脱他们背井离乡的结局,只是让沃德玛·朱斯拉德先生交了智商税: 毕竟这么好骗钱的德国佬为什么不多骗一骗? 我,有阿坎巴罗雕像,打钱! 2.2.5 萨卡拉鸟 1898 年,有人在埃及萨卡拉一座公元前 200 多年前的托勒密王朝(实际上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古埃及而是希腊人统治时代了)的古墓里发现了一个与现代飞机极为相似的模型。 这个模型是用当时埃及盛产的小无花果树木制成的,有 31.5 克重。因当时人们还没有飞机这个概念,便把它念为"木鸟模型"。这个模型现在放在开罗古物博物馆,编号为"物种登记"第 6347 号,放在第 22 室。 直到 1969 年,考古学家卡里尔·米沙博士获得特许进入这个博物馆的古代遗物仓库,发现了许多飞鸟一样的模型。这些飞鸟模型有个共同特点,即都有鸟足,形状半人半鸟的,而这个模型除了头有些像鸟外,其他部分都跟现在的单翼飞机差不多;有一对平展展的翅膀,一个平卧的机体,尾部还有垂直的尾翼,下面还有脱落的水平尾翼的痕迹。为了弄清这架飞机模型的本来面目,米沙博士便建议埃及文化部组成特别委员会进行专门调查研究。 1971 年 12 月,由考古学家、航空史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和飞行员组成的委员会开始了对这架飞机模型的确良研究。经鉴定,许多专家认为,它具有现代飞机的基本特点和性能:机身长 5.6 英寸(15 厘米),两翼是直的,跨度 7.2 英寸,嘴尖长 1.3 英寸,机尾像鱼翅一样垂直,尾翼上有像现代飞机尾部平衡器的装置。 萨卡拉鸟(Saqqara Bird),或译萨卡拉木鸟,被艾利希·冯·丹尼肯等外星生物创造论支持者当成古埃及有飞机与古代太空人的证据。 但被更多飞行器设计师以空气动力学批评为没有符合飞行机的尾翼,毫无飞行的可能。 建筑、滑翔机设计师 Martin Gregorie,用在飞机模型店就可买到的巴尔沙木(小无花果树木)做了一个复制品,并将该模型用于滑翔实验,结论是萨卡拉鸟没有水平的尾翼,而且翅膀没有反角,不可能保持长时间的滑行。他认为萨卡拉鸟可能是儿童玩具或风向鸡。 此外,有专家指出卡里尔·米沙博士为了哗众取宠,因此最初拍摄的照片是从鸟的尾巴的上空的角度向前拍摄,而看不到萨拉卡鸟头部的目力之眼与锋利的喙,所以外界才被忽悠认为这是滑翔机模型。 后来被拆穿这一闹剧后,开罗的那家博物馆就不再对外展出这只鸟的模型了。 2.2.6 丹达腊之光 丹达腊之光(Dendera light),是埃及丹达腊哈索尔神庙一处浮雕,地下深处的某个房间中,有一个描绘著两个奇怪物体的浮雕。 在每个物体中,一条微弯的蛇从一朵莲花里爬出,被封在一个附于花上的细长物体里。前面那个长着双手的奇怪的物体被称之为节德柱,被一向被认为是冥界之主奥西里斯神的脊柱,四个环节则象征着奥西里斯神的脊椎骨。莲花里的蛇预示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以及因此带来的肥沃的土壤。 艾利希·冯·丹尼肯在其书《斯芬克斯的眼睛》说这就是古埃及人使用电灯的证据。我觉得这明明像古埃及电锯杀人狂在犯案好不?丹尼肯的想象力还是不够啊。(笑) 他们以英国天文学家 Joseph Norman Lockyer 爵士对朋友不经意间说的一句“古墓里没有燃烧油烟的灰烬,是不是使用了电灯”作为主要依据,但是目前科学家找到了一部分烧油的证据,并不是因为什么电灯。 2.2.7 古埃及直升机 据报道,1848 年,一名在埃及工作的考古探险家在阿拜多斯的塞提一世神庙入口 10 米高的横梁上发现了一些酷似直升机,飞船和潜艇的奇怪的象形文字或图画。当时,这些奇怪的标志困惑了大多数研究人员,考古探险家们只是小心翼翼地复制下了那些神秘图像,并在研究之中陷入了无休无止的争论。考古学家们唯一意识到的是,他们发现了一些此前从没有任何人见过的奇怪机械装置的图形。 埃及学研究学会解答:那个直升机是埃及象形文字,原先雕刻为歌颂埃及法老塞提一世的文字,意思是“鞠躬九次”……是一种古埃及文的变体。 后来被更改为歌颂拉美西斯二世,意思改成了“他守护埃及并支配外国”。 后来壁画风化使灰泥剝落,使原先被掩盖下层字符与上层字符重叠,在巧合之下产生了这一图案。 2.2.8 南美史前大隧道 所谓的“南美洲史前大隧道”——油鸱洞的真实情况,发现者莫里茨的个人信息,与“基利斯贝神父”收藏的“神秘金属板”的考证: 赵学浩:揭秘所谓“南美大隧道”之谜 2.3 伊拉克巴格达电池 我记得这是进化论吧一位吧友的文章,可惜不记得是哪位了(原帖发于 16 年前,被百度屏蔽了),网上的各种乱转已经搞不清楚最初是谁的文章了,有机会和之前几位一并进行考证并进行标记。另外我稍作修改。 1936 年 6 月的一天,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城外修筑铁路,忽然发现了一块巨大的石板,上面刻有许多古代波斯文字。工人们感到非常惊奇。他们继续深挖,结果发现是一个巨大的百板砌成的古代坟墓。古墓惊动了伊位克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他们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发掘。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考古学家们找到了许多文物。尤其是打开石棺以后,发现了大量从公元前 248 年到公元前 226 年帕提亚王朝时代的器物。在这些古物中,发现了一些奇特的陶制器皿、锈蚀的铜管和铁棒。 当时担任伊拉克博物馆馆长的德国考古学家威廉·卡维尼格这样描述:“陶制器皿类似花瓶,高 15 厘米,白色中夹杂一点淡黄色,边沿已经破碎。上端为口状,瓶里装满了沥青。沥青之中有一个铜管,直径 2.6 厘米,高 9 厘米,铜管顶端有一层沥青绝缘体。在铜管中又有一层沥青,并有一根锈迹斑斑的铁棒。铁棒高出沥青绝缘体一厘米,由一层灰色偏黄的物质覆盖着,看上去好象是一层铅。铁库的下端长出铜管的底座 3 厘米,使铁棒与铜管隔开。看上去好像是一组化学仪器。”经过鉴定,卡维尼格宣布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在巴格达出土的陶制器皿,是一个古代化学电池。只要加上酸溶液或碱溶液,就可以发出电来。” 卡维尼洛的论断震惊了考古学界。如果承认这是一个古代电池,那就意味着,早在公元前 3 世纪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波斯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电池了。这比公元 1800 年由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伏特发明的第一个电池早了 2000 多年。于是,许多考古学家纷纷从世界各地赶来,希望对这个古代电地进行仔细研究。但就在这时,卡维尼格和古代电池都不见了。人们四处寻觅,毫无结果。 原来卡维尼治带著巴格达电池悄悄地返回到了德国。他用带来的陶制器皿、铁棒、沥青绝缘体和铜管组合成了 10 个电池。几个月后,卡维尼格在柏林公布了更为惊人的消息。他说:“古代人很可能是把这些电池串联起来,用以加强电力,制造这种电池的目的在於用电解法给塑像和饰物镀金。” 有人指责卡维尼格是骗子、神经病。考古学界争论更是激烈。时至今日,此事仍是个悬案。 揭秘: 这个陶器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但是挖掘记录没有很好保存,其历史范围的描述很不可靠。按照类型学分析,此种风格的陶器是萨珊王朝 (224-640 年)时期的, 因此很有可能比所声称的时代要晚很多。 年代:不属于考古学的“史前”时期,称为史前古物,是明显的造谣。 功能:可以产生微弱的电流,与古巴格达人的宗教体验有关,低电压的感觉被认为是一种与神的交流,因此这个东西不是主要做为电能来使用。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微弱的电流是用来对患者进行电疗的,看来杨永信落后了西亚一千多年。 当然,真要是按照卡维尼治的做法,也不是不可以用来进金银小器物的电镀。 电压:还不如一个柠檬电池。 结论:做为一个古代人的东西,能做到这个程度也算不错了,但称为史前文明古物,这明显是一个骗局。 2.4~2.10 史前文明流言打包粉碎 史前文明系列则主要是果壳用户Lithium42的作品《史前文明流言打包粉碎》 知乎也有一位同名的摄影大师,但是我不太清楚二位之间的联系,所以暂时不@了。如果侵权的话会删除此部分。 因为果壳虽然几乎扑街,但是毕竟比被灌水的某男性体面的多,文章还是大多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因此不再进行转载。 原帖在此: 史前文明流言打包粉碎| 果壳 科技有意思 3. 1 图坦卡蒙的诅咒 图坦卡蒙是新王国第十八王朝的一个法老,他自幼多病,死时只有十九岁。他短促的一生却留下了一座震惊世界的宝藏。 图坦卡蒙的陵墓并没有藏在高高的金字塔中,而是建在地下,因为在很长时间里都没有被发现。直到 1922 年 11 月 5 日,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终于在帝王谷找到图坦卡蒙陵墓的入口。他竟然开凿于断崖底下,位于另一个著名法老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在卡特的合作这卡纳冯赶到后,他们一连打开了两道门,无数的奇珍异宝让所有在场的人几乎窒息。 也是在这里,卡特发现了一个用黏土做成的匾额。几天后这个匾额上的文字被翻译出来了:“谁扰乱了这位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然而沉浸在喜悦中的考古学家并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年 2 月 17 日,第三道门被发现了,在这里,他们打开了图坦卡蒙无比豪华的棺椁。 图坦卡蒙咒语的第一位牺牲这是卡纳冯。死因是其面颊上的一个肿块。几个月前,当卡纳冯进入图坦卡蒙墓的入口时,他的左侧面颊突然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伤口顿时肿胀且疼痛难忍。几天后,卡纳冯住进了开罗的一家医院。1923 年 4 月 15 日凌晨,值班护士突然听见卡纳冯大声叫喊道:“我完了!我完了!我已经听见召唤了……”没等护士赶到他身边,突然停电了,到处变得漆黑一团。5 分钟过后,当电灯重放光明时,人们奔到卡纳冯的床前,只见他极为惊恐地瞪大眼睛,半张着嘴,已经断气了。奇怪的是,后来用 X 光检查图坦卡蒙的木乃伊时,人们发现在他左脸颊上也有一个伤痕,其形状、大小和部位都与卡纳冯左脸颊上的肿块一模一样。 卡纳冯之死不过是一连串死亡事件的开始。 不久,在开罗那家医院护理过卡纳冯的护士也突然死去了,死因不明。曾给图坦卡蒙做 X 光透视的亚齐伯尔特·理德教授拍了几张照片后,突然发起高烧,返回伦敦不久就一命呜呼。此后,卡纳冯的助手以及参加国挖掘和调查的学者、专家纷纷神秘死亡。此外,有卡特陪同参观过图坦卡蒙墓室的一个美国人参观完毕次日便发高烧死亡。一个南非富豪参观完陵墓的挖掘现场后,在归途中从游艇跌进风平浪静的尼罗河中淹死了。最怪异的是,1929 年卡纳冯的遗孀也死了。据报道她也是被虫子叮蛰而死的,叮蛰的部位也在左侧面颊。仅 6 年的时间里,就有 20 多人莫名其妙地死去。 人们把这一系列的惨案称为“图坦卡蒙的诅咒”。 实际上据考证是因为发掘者中的霍华德·卡特和英国的泰晤士报有合作关系,因此图坦卡蒙墓的考古工作的进展都被泰晤士报垄断,引起英国其他几家主流报社的不满。 恰巧卡那封伯爵因为打开墓室时被携带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发败血症去世,因此他们合伙炒作成了“图坦卡蒙的诅咒”。 但是实际上图坦卡蒙的墓门前并没有诅咒之类的话,而是第六王朝的马斯塔巴附近有类的语言,被挪用在了这个故事里。 这些报社为了炒作,把对本次考古有半点关系的人乃至没有去过埃及的发掘队员的家属都算在内,只要不是老死的都炒作成诅咒,但是实际上正儿八经进入墓室的发掘队员除了带病工作的梅斯(中途退出),反而全都是颐养天年。 下表可以看得出来实际上只有两位和图坦卡蒙墓有那么一点关系,其他人简直是八竿子打不到。好比《隋唐演义》里的贾柳楼结义,《水浒》里的一百单八将结义,还有《三国演义》里的青梅煮酒,在场的、被提及的,没几位是正常死亡的,我也没见过说他们是“xx 的诅咒”的(笑。) 摘自 wiki 百科 甚至有个叫霍华德·卡特的同名同姓的人在美国出了车祸,都被无良的媒体说成了发掘队的本人(当然后来改正了)。而霍华德·卡特在十多年后才以 64 岁的正常年龄去世。 不过这些没良心的报道都被忽略了。除此之外的“故事”被各国人当成了一种茶余饭后的闲谈。 3.2 特奥蒂瓦坎是“太阳系的模型”吗? 与我国有着浩如烟海的古籍不同,特奥蒂瓦坎的建设者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因此,好事者纷纷猜测,它是按照“太阳系的模型”建造的,真是这样吗?…… 赵学浩:【重发】特奥蒂瓦坎是“太阳系的模型”吗? 3.3 移动便会暴雨的“特拉洛克石像”(7 月 17 日更) “1964 年 4 月 16 日,石雕像在人群的簇拥下,进入墨西哥城。并被安放在国家博物馆的主楼前。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大物刚刚安顿完毕,暴风雨便滂沱而至……?” 赵学浩:移动便会暴雨的“特拉洛克石像”背后的故事 4.1 日本寺庙里的龙标本 参见本人此答案,另外简单考证了一些关于日本寺庙的神秘动物的干尸的由来。 日本瑞龙寺的龙标本是真的吗? 4.2 莫侬伽海拉号与它捕获的“海洋巨蟒” 不明真相的海洋巨蟒之谜,“莫侬伽海拉号”的希巴里船长捉到水桶腰的长腿的海洋巨蟒、榨油、最后遇难事件的真实性分析: 赵学浩:莫农加希拉号真的捕获了海洋巨蟒吗? 4.3 百骑大栗树是干围最粗的树吗? 《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植物未解之谜》中的世界上最粗的树的现状探秘: 赵学浩:百骑大栗树和它总配不对的照片 5.1 巴巴多斯的棺材(蔡斯墓穴) 蔡斯墓穴( Chase Vault ) 18 世纪末,瓦尔朗有一个富裕的庄园主托马斯·蔡斯,他在巴巴多斯岛上建了一座岩石墓穴,被称为蔡斯墓穴,墓穴用非常坚固的珊瑚石垒成,再用水泥加固,门口用大理石封住,平时都用大锁紧紧地锁住。 1807 年 7 月,托马西娜·戈达德夫人被第一个安葬于此。一年以后,2 岁的女孩玛丽·安娜·蔡斯被安葬在这里。1812 年 7 月 6 日,玛丽的姐姐多丽丝也被安葬在这里。 同年年底,道貌岸然的庄园主托马斯·蔡斯先生,这个被所有人讨厌的家伙也躺进了这个墓穴。 按照当地巴巴多斯习俗,富有的人使用笨重的铅封结构的棺材,这种棺材需要 6 到 8 个壮汉才能移动。托马斯先生的棺材更是沉重,至少要十几个小伙子才可以移动。到这时,这个陵墓看起来十分正常。所有的棺材都有序整齐地躺在陵墓内。 巴巴多斯棺材第一次移动 四年以后,1816 年 9 月 25 日,只有 11 个月大的萨缪尔·阿莫斯又要被葬入这个陵墓。当陵墓唯一的入口,那块沉重大理石墓门被打开时,陵墓中一片狼藉,原本横放的玛丽小棺材被底朝上扔到一个小角落里。戈达德夫人的棺材被翻转了 90 度。那个最重的托马斯的铅棺材也被移动了好几米远,并且翻转了 90 度。陵墓入口在被打开前完好无损。托马斯先生的铅封棺材重达半吨,是怎么移动的呢?人们没有找到答案。人们将棺木重新摆好,并且加强了陵墓的守卫,期望这种事不要再发生。 六个星期后,小萨缪尔的父亲萨缪尔·布鲁斯特在奴隶起义中被杀死,其灵柩也要被安葬在陵墓中。随着大理石墓门缓慢地移开,棺材又一次动了!陵墓里乱七八糟,像是被龙卷风袭击过。戈达德夫人的木棺已经变成了碎木条。人们把它捆成一捆,放在墓室的墙边。教区的托马斯·奥德森教区长和另外三个人将墓室彻底搜查了一遍。四周没有裂缝,更没有暗道。地面也相当干燥。人们开始有点恐慌,但是还是有大批的人对此非常好奇,他们甚至希望下次的葬礼能够早点举行。 巴巴多斯棺材第三次移动 1819 年 7 月 17 日,蔡斯家庭成员特马西亚·克拉克夫人去世,陵墓再次打开。除了戈达德夫人碎成木条的棺材仍像三年前那样斜靠在墙边外,其余的棺材又一次被移得凌乱不堪。这更加令人费解,戈达德夫人不稳定的棺材木条没动。所有的棺材和墓室又被彻查一遍,仍然没有任何线索。那些棺材又被放回原位。人们在地面上洒上一层厚厚的白色沙子,以便能留下什么东西的脚印或痕迹。沉重的墓门又被水泥封死,而且在水泥没上加盖了封印。 巴巴多斯棺材第四次移动 人们对此事越来越好奇,他们等不及下次葬礼。1820 年 4 月 18 日,为了解开棺材移动之谜,立刻再次打开陵墓。消息很快传开,地方长官和一些尊贵的客人也来观看。封印没有被动过。水泥被敲开后,大理石墓门仍然难以移动,原来是托马斯先生的铅封棺材以一个很陡的角度顶在了门上。更奇怪的是,除了戈达德夫人的碎木棺材没有移动外,其他的棺材再次移动。可是沙子上没有丝毫棺材拖动的迹象,也没有入侵者的脚印、地下水的痕迹。陵墓也没有裂痕和石头的松动。 棺木被移动了四次,让蔡斯家族成员个个骇然,于是便把墓穴内所有的棺材全部搬移出,这里便成了一座充满传奇的空墓。如今,这空墓穴依然存在,成了巴巴多斯岛上一个有名的场所。但棺木为何会移动,到现在仍旧是一个谜。 蔡斯墓穴(Chase Vault)是位于巴巴多斯岛奥斯汀湾的基督堂区教堂公墓的一处墓穴,因为“巴巴多斯的移动棺材”的故事而知名。 基督堂区网上多翻译为克赖斯特彻奇,与新西兰基督城同为Christ Church,但是中间有空格,目前为了区别一般翻译为基督堂区。 最早记叙蔡斯墓穴中的移动棺材的是苏格兰冒险家詹姆斯·爱德华·亚历山大爵士(Sir James Edward Alexander),他在 1833 年出版的的《来自大西洋彼岸的简报》(Transatlantic Sketches)中第一次提到了该故事。 根据亚历山大的说法,1807 年戈达德夫人第一次下葬,次年是玛丽·安娜·蔡斯,1812 年是多卡斯·蔡斯。1812 年末,当打开墓门安葬托马斯·蔡斯时,先下葬的女性们的棺材一片混乱,很明显是被抛离了原先的位置。亚历山大还写道再次开门安葬一名婴儿时,四具非常沉重的铅棺又被弄得乱七八糟。1816 年和 1819 年再开启时又发生了异象。 同一年这个故事又出现在周刊《文学娱乐教育之镜》(The Mirror of Literature, Amusement, and Instruction)中的“轶闻画廊”一章中。之后还有一些不太一样的版本流传于世,并被出版于 1844 年和 1860 年。 苏格兰诗人、民俗学家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最先对该故事进行了考察,他在 1907 年 12 月发表于《民间传说学会志》(The Folklore Society)上的文章中列举了该故事的来源——19 世纪的基督堂区教区长托马斯·H·奥迪森(Thomas H. Orderson)所讲述的轶闻。 朗格列举了奥迪森叙述的几个不同版本。在查阅了巴巴多斯岛的相关文档求证后他得出结论,除了一个声称在 1820 年 4 月开启墓门时在场的叫做内森·卢卡斯(Nathan Lucas)的人的一份“未出版的第一手记述”外,不管是基督堂区的埋葬纪录还是在当时的巴巴多斯的报纸上,都找不到任何证据说明这些事情发生过。 美国作家杰罗姆·克拉克(Jerome Clark)研究则近一步认为,托马斯·H·奥迪森在讲述时的细节"前后矛盾",没有两个版本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无论如何,大部分流传的故事最后都追溯到了奥迪森教区长的口述。 科学怀疑论者乔·尼克尔(Joe Nickell)则认为这是与共济会有关的骗局。该故事中的“神秘的墓穴”这一元素,常见于共济会的寓言。在古老的传说中,“神秘的墓穴”代表着死亡,也是唯一能够获得神圣的真理的地方。他认为蔡斯墓地中埋葬着的至少有两人是共济会成员,并且在 1943 年的时候,同样的“棺材移动”的故事也“发生”在巴巴多斯的另一个含有共济会成员的家族墓穴里。乔·尼克尔认为该故事的真实值得怀疑。 5.2 奥克兰岛的神秘海洞 1866 年美国帆船“格兰特将军”号在奥克兰群岛遇难时遇到的大海洞与事件经过: 赵学浩:奥克兰岛的海洞与“格兰特将军”号海难 5.3 印度巨石“自动升空”之谜 媒体的夸张描写与胡乱配图的产物: 赵学浩:印度巨石真的可以“自动升空”吗? 5.4 来自星星的腐烂物——“星果冻”的奥秘(12 月 2 日更) 别名“星星冻”。 赵学浩:来自星星的腐烂物——“星果冻”的奥秘 5.5 希腊亚各斯无底洞之谜(5 月 4 日更) 赵学浩:希腊“海洋无底洞”真的存在吗? 5.6 阿苏伊尔幽谷之谜(5 月 22 日更) 赵学浩:对阿苏伊尔幽谷的探索,真的止步于 821 米了吗? 5.7 反重力的西诺亚魔潭(6 月 1 日更) 赵学浩:西诺亚洞魔潭:玄学反重力 6.不明飞行物之谜6.1 阿根廷轿车穿越到墨西哥事件 一个宣传电影的假新闻如何堂而皇之地盖过电影风头的故事: 赵学浩:阿根廷轿车穿越事件:喧宾夺主的典例 7.灵异事件之谜7.1 美国贝尔女巫(2 月 21 日更) 号称“美国官方承认的灵异事件”的真实情况: 赵学浩:贝尔女巫:一个美国官方并不承认的“灵异事件” 8.神秘宝藏之谜 8.1 雷恩堡宝藏与郇山隐修会(4 月 26 日更)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6258504 我也是看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入的未解之谜的坑,哈哈。 后来甚至买了一整套十二册的未解之谜丛书,成天混迹于百度未解之谜吧,乃至混上了吧务。 大概是刚上大学的那会儿不知为何突发奇想,觉得未解之谜这些书籍都出版了将近 20 年了,怎么说国内就算不知道,国外的研究也应该有进展了吧? 这一查不要紧,简直是三观都毁灭了—— 啊?这些都不是真的?!!好多都是《世界新闻周刊》(Weekly World News,WWN)制作出来的假新闻?啊?丹尼肯都获得搞笑诺贝尔奖了?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搬运这些未解之谜的考据—— 当然十之七八是骗局揭露,惹得一些吧里的人说:你不信未解之谜咋还当吧务呢? (滑稽) 持续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