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动物是雄性漂亮,而人正相反?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2-09-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瞻云,科普人,B站/微博/公众号全平台同名 阅读原文

    老传统: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哪个鹦鹉是雌的?哪个是雄的?

    [​IMG]

    普通人一看,可能直接判断红色的为雄性。

    但实际,绿色的才是雄性。

    这是折衷鹦鹉,雌鸟拥有鲜红色的羽色,而雄鸟的则为绿色。

    有人可能会想,即便动物并不一定雄性更漂亮,但总该更强壮吧?

    那么,卑微一生的雄性安康鱼有话说。

    [​IMG]

    图中呼之欲出的是,雌性安康鱼。

    那么,雄性安康鱼在哪里?

    在这:

    [​IMG]

    雄性安康鱼的一生究竟有多卑微呢?

    它一出生就为了寻找雌性安康鱼。

    找不到雌性,它无法长大成熟,甚至会因为难以进食而死亡。

    但找到雌性之后,咬住雌性身体的刹那,雌性就会分泌特殊的消化酶粘住它。

    嘴部融化,直接接入雌性身体的循环系统,成为寄生关系。

    似乎看起来不错,从此一生饮食无忧?

    然而残酷的真相却是:

    雄性安康鱼的眼睛和内脏都会退化,最终只保留生育能力。

    虽然像安康鱼这种极端情况,在动物界并不常见。但也可以看出,雌雄之间的关系拥有各种可能。

    其实,动物界有很大部分动物雌雄之间的外表差异并不明显。

    例如:章鱼、蝴蝶、企鹅、兔子等等。

    那么,为什么一些物种表现出鲜明的雌雄对比呢?

    例如,华美极乐鸟。

    [​IMG]

    本质上来说,两性特征的差异性,主要来自于两性选择。

    为了获得生殖成功,生物个体总是倾向于寻找最优秀的伴侣。不同动物的两性选择策略不同,就会造成他们性状的千差万别。

    其实两性选择并不总是依赖于视觉

    例如蛙类和蝉,雄性主要通过声音吸引雌性。

    雄蛙演化出宏亮的声音,而雄蝉的腹部则演化出了专门的发声器。

    [​IMG]
    右为雄蝉

    也有一些动物,在繁衍过程中,性选择的成本,提高到了空前的地步。

    例如,雌蜂一次交配期与多个雄峰进行交配,并在一生中储存精子。一般蜂群有许多雄性,但却最多只有数个蜂王,只有少数雄峰能获得交配权。[1]

    [​IMG]

    这就决定了雌蜂掌握了绝对的性选择权,它们只需要增大体型,保证强的繁殖能力就可以。

    而雄峰作为被选择对象,就必须提高自身生殖成本的投入。

    甚至一些动物的两性选择,甚至会威胁到个体的生存。[2]

    例如雄性负子蝽在负子期间,生存能力会大大降低(原图删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密集恐惧预警)。

    在两性选择过程中,性选择的主动与被动,对性状的演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拥有选择主动性的一方,会演化出对某一性状和行为的特殊偏好。因为繁殖竞争压力的存在,在演化过程中,这些性状或行为,就会得到不断的迭代强化,然后朝着更加复杂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无论雄性华美极乐鸟的羽毛、舞蹈,还是孔雀的尾巴,以及雄性园丁鸟的求偶亭,都是因为雌鸟的选择偏好而演化来的:

    [​IMG]

    对于雌性占据性选择主导地位的鸟类来说,我们假设最初雄鸟和雌鸟具有相同的色彩的羽毛,以及筑巢能力。

    那么有着性选择主导地位的雌鸟,会通过羽毛色彩来筛选更加健康的雄鸟,用筑巢能力筛选拥有更强繁殖贡献的雄鸟。雄鸟自然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迭代演化。

    相反,雌鸟没有这样的竞争压力。若干代之后,雌雄两性的羽毛差异就会越来越多,雄性筑巢能力增强之后,一些雌性鸟类干脆不再筑巢。

    在演化过程中,雌鸟会形成性选择偏好,这又会再次强化对雄性的性选择。

    虽然诸如雄孔雀尾巴这样的性状已经大大影响了生存能力,但雌孔雀的选择偏好已经印刻在了基因里,它们仅仅会因为选择偏好而选择更“美”的雄性。

    [​IMG]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为了健康、繁殖而选择配偶的范畴。

    这里几乎能够把“内卷”这个词,完美地用在这种“无用”的性选择上。

    相比起鸟类,哺乳动物的性选择往往更富有“暴力性”。

    不仅雄性之间需要竞争,雄性甚至还需要对抗雌性的反抗。[3]甚至雄性体内的高水平睾酮,可以直接促进肌肉的生长,用于性竞争。

    在这样的关系下,虽然雄性哺乳动物是性选择的主动方,但却朝着高度的雄性荷尔蒙特征方向演化,例如发达的肌肉,强健的体魄。

    尤其是在大型哺乳动物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无论食草的大象,食肉的狮子,雄性之间都表现出较为残酷的性竞争。

    当然,由于雌性的性选择偏好,也可能出现其它的特征,例如雄狮的鬃毛。

    [​IMG]

    总的来说,和鸟类通过“文戏竞争”,把性选择主动权交给雌性不同。雄性哺乳动物主要通过武斗决定性选择权,然后征服雌性。所以,比起鸟类,雄性哺乳动物拥有更高的性主动性。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两性选择自然有着哺乳动物的共性。

    不过,除了男性雄性荷尔蒙特征的性选择外,人类的两性选择又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

    • 人类从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由于智力的提升,社会结构的改变,人类的性选择已经远比普通动物复杂得多。

    相比起其它高等灵长类,人类不仅仅脑容量更高,也有更长的童年,以及幼态特征(成年人类拥有幼年黑猩猩的一些体态特征)。

    • 有进化生物学家认为,人类这样的特征,正是两性选择造成的。[4]甚至有研究表明,人类智力的提升,也和两性选择有关。例如,脑袋太小的男性,在两性选择表现出更差的竞争力。[5]
    • 虽然人类的无毛特征,是因为演化过程中体毛的脱落,从而有利于出汗。[6]但达尔文认为和性选择有关,一些现代生物学家延续了达尔文的观点。但至少,两性选择为人类的无毛化提供了演化动力。
    [​IMG]
    人类远祖和黑猩猩的毛发量接近

    性选择中,最典型的就是人类没有发情期。

    之所以没有发情期,主要在于女性“隐蔽”了排卵期。
    女性之所以隐蔽排卵期,拥有各种假说进行解释,例如:父方投资假说、减少杀婴假说、社会联系假说、性奖励假说、通奸假说。
    虽然演化过程中,这些假说提到的内容,都有足于女性“隐蔽”排卵期。但从生理特征上来解释,应该更加接近真相。
    包括类人猿在内的雌性哺乳动物往往在发情期通过肿胀的外阴来吸引雄性,但人直立行走之后,视野脱离外阴。女性的外阴信号不仅越来越无用,而且还会影响行走。早期人类社会,在恶劣环境中形成选择压力,令隐蔽发情期的女性被选择了出来。[7]​
    • 由于人类脑容量的提升,女性极其容易难产,从而令盆腔更大的女性在生殖竞争中胜出。
    • 人类拥有更长的婴幼儿期,乳房更大的女性有利于哺乳(圆形的乳房,也是生育的信号[8])。
    • 在女性身上,年龄对生育能力的影响远远高过于男性,这就会令男性选择配偶的时候,有年轻化的性选择偏好,从而造成女性演化过程中偏向幼态特征(东方成年女性比西方成年女性有着更高的幼态特征,极有可能来源于古典文明男性性偏好的长期选择)。

    总之,在演化过程中,女性的生育特征,会形成男性性选择偏好。这种选择偏好,会强化女性的盆腔和乳房大小的演化。

    [​IMG]
    简笔画中的女性特征

    然而,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在于,拥有更强的双性选择,并非单单男性选择女性。

    单纯从身体形状(排除人类社会的物质影响)来说,女性明显更倾向于选择拥有更高睾酮水平的男性。

    [​IMG]

    有观点认为,男性人类之所以没有阴茎骨,是女性性选择的原因。没有阴茎骨的纯充血勃起能力,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男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程度。[9]

    类人猿睾丸的大小由精子竞争所决定,但人类男性的阴茎更大,有女性性选择的因素。[10]也有观点认为,丁丁的尺寸和受孕几率有关,能直接决定男性的性竞争力。[11]

    两性选择,还表现在两性的互相吸引上面。

    男性身上出现吸引女性的体味特征,来源于人体信息素雄烯二酮

    [​IMG]

    雄烯二酮带给女性的感受,并不一定是体香,可能是闻着舒服、好闻的感受。

    同样的,女性体内的释放雌甾四烯,既有可能是一些人群认为女性具有天然体香的根本原因。

    [​IMG]

    总的来说,仅仅从生物学方面,两性选择就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其他哺乳动物。

    然而,人类社会还有复杂的社会结构。金钱、名望、地位的差异,会大大影响两性选择。

    物质选择,会令男性外表上的性选择压力降低,但在男权社会中,男性性选择偏好的存在,却会造成对女性的性选择压力升高。

    复杂的两性选择中,造成了今天男女性体态的差异。

    但审美却是有族群偏好的。

    例如:

    • 更加崇拜力量的民族来说,反而可能会觉得强健的男性更美,甚至女性也会有强健体魄的需求。
    • 汉朝魏晋兴男风,唐朝以丰腴为美。

    即便排除个体差异,在不同社会的文化环境之下,男女谁更漂亮,其实并非绝对。

    其实不难预料,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体力上的生存压力越来越低,未来的两性选择将会更加取决于男女的性审美偏好(实际社会足够发达之后,物质条件在两性选择中的作用也会逐渐降低)。

    然而无论审美偏好如何变化,只要男女的性激素没有改变,雄烯二酮和雌甾四烯依旧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男女身上那些各自独有的性体态特征,总是两性性吸引力的主流。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