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寻欢,量力守故辙 阅读原文 谢邀。 题主您好,你这个问题我之前看到,但把它跳过了,不知道为什么又来邀请我,既然邀了,我就自以为是的说两句吧。 首先标明,汉语言文学不存在学到极致一说。 我不知道您这个“自学” 是怎么自学的,也不知道您是否了解过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汉语言文学分为语言类和文学类,有八个方向,它不培养作家,它只培养评论家和学者。 您想学到极致,可能不太容易。 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两门从字、词、句、段、篇章、语言交际上培养你的专业素养。这些东西怎么体现专业性? 给你一个词语,一般人能分出它是褒义、贬义、中性,我们要看的是它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单纯词又有单音节、多音节、双音节之分,合成词又有复合式、复加式、重叠式,细分又有偏正式、联合式、动宾式、主谓式,那白菜属于什么词?轮胎属于什么词? 多重复句层次划分,给你一个例句,你试试:虽然如此,党的领导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却因为陷入了新转折的严重的左倾错误,以致不但没有在红军胜利,人民抗日反蒋的有利形势下,将革命推向前进,反而使革命受到新的挫折。 答案:①虽然如此,│②党的领导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却因为陷入了新转折的严重的左倾错误,||③以致不但没有在红军胜利,人民抗日反蒋的有利形势下,将革命推向前进,|||④反而使革命受到新的挫折。 短语结构划分下面的句子: ①:这个人我在哪儿见过? ②:别把什么都看得一无是处。 ③:你去过东方的威尼斯曼谷吗? 答案: 至于什么歧义句划分、语法、词根词缀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的确,不学它们并不会影响我们写作、交际,学函数不能用来买菜,但它可以决定你去哪儿买菜。学这些东西可以证明你是一个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生,在评价作品时,通过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你的专业性。 再说古代汉语。 一般人只知道通假字,甚至说通假字就是古人的错别字,美其名曰通假。 的确,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但也有读音演变的问题,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再说说六书,何谓六书? 我刻意放这个图片,是想告诉您,读竖版繁体影印本也是汉语言的一个专业要求。六书前四个是造字法,后两个是用字法, 这本许慎的《说文解字》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都是最重要的书,看《说文》及段注也是学好汉语言的一个基本要求, 《说文》的五百四十部要滚瓜烂熟。知道黄侃的学生陆宗达老先生怎么学《说文》的吗?抄,他老人家看的是无句读本(没有标点符号),黄侃要他自己句读,他做了三遍,抄了三遍。 古代汉语就这些吗? 章太炎《国学概论》里说了:“言形体者始《说文》,言故训者始《尔雅》,言音韵者始《声类》。三者偏废,则小学失官。”学好小学也是基本要求。 《说文》是文字学,《声类》是音韵学,《声类》散佚,隋代出了《切韵》,音韵学又有旁转、对转等,《尔雅》是训诂学,训诂又有形训、音训、义训、递训等等。每一条展开都可以说成千上万字,能力有限,我在此班门弄斧了。 文字音韵训诂历代研究颇丰,拿清代来说,《说文》有四大家,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解字句读》,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图片如下) 音韵学顾炎武、江永、戴震、钱大昕, 训诂学邵晋涵、郝懿行、王念孙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古文字学的甲骨文、金文、春秋文字、战国文字也不列举了。 以上仅是语言文字类。 文学类也不容易,先写这些,有看的再接着写。 续更 文学类 文学的门槛太低了,低到谁都可以插两脚。但文学的水很深,正是《老子•四十一章》所谓的:“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所谓文学,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以外的人说的,仅指文学作品;一类是相关专业人士说的,包括了文学理论、学术和文学作品。按闻一多《唐诗杂论•类书与诗》中说:“寻常我们提起六朝,只记得它的文学,不知道那时期对于学术的兴趣更加浓厚。唐初五十年所以像六朝,也正在这一点。这时期如果在文学史上占有任何位置,不是因为它在文学本身上有多少价值,而是因为它对于文学的研究特别热心,一方面把文学当作学术来研究,同时又用一种偏向于文学的观点来研究其余的学术。” 文艺学包涵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所以学汉语言在谈论文学的时候不能仅局限于文学作品。谈古代的文学作品不能仅局限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不要只知道什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不要只会说爱情,不要只喜欢看诗人词人的风流韵事。 说李白,就知道他潇洒、浪漫主义; 说白居易,只知道他和青楼女子的纠葛; 说元稹,马上来一句渣男; 说苏东坡,只知道他豪放; 说纳兰容若,只知道他的爱情; 说李煜,永远只知道他纵欲享乐、愁; ……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王国维 “诗人要以天地宇宙万物为心,要有对万物关怀的仁爱之”——叶嘉莹 这就是一般人和学者的区别。 谈文学,必须要有理论的支撑,否则言之无物,很多人说读不出作品的内涵,那是不懂文学理论。 什么叫虚构?什么是原有关系、什么是现有关系?什么是模仿?什么叫文学接受? 谈诗词,什么是感物?什么是兴趣说,什么是性灵说,什么是神韵说,什么境界说,什么是感发说? 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书籍《毛诗序》、《典论•论文》、《诗品》、《诗格》、《诗式》、《二十四诗品》(被陈尚君)、《沧浪诗话》、《苕溪渔隐丛话》、《人间词话》等等。 这些是文学性很强的作品。 先秦两汉文学是基于古汉语字词上的东西,要读懂先秦两汉文学就必须懂“小学”。这是我前面强调古代汉语的原因。 你以为《诗经》就是爱情诗吗?或者说十五国风是写爱情的吗?再具体点,《周南》十一篇是写爱情的吗? 如果这样看,就太浅显了。 换个说法,你们觉得我们政府可能有一天会斥巨资去收集各类爱情题材,由官方政府推行爱情故事给我们看? 同样,周政府可能花那么大功夫采诗来向人民宣传爱情? 具体内容我就不说了,列一批历代学者研究的专注,感兴趣的自己找来看。 阮元刻本《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韩诗外传集释》, (汉)韩婴撰, 许维遹校释, 中华书局, 1980.6 《诗集传》, (宋)朱熹撰,巴蜀书社影印, 1989.7 《诗义钩沉》, (宋)王安石撰, 邱汉生辑校, 中华书局, 1982.9 《毛诗传笺通释》,(清)马瑞辰撰, 陈金生点校, 中华书局, 1989.3 《诗广传》, (清)王夫之撰, 王孝鱼点校, 中华书局, 1964.2 《诗经通论》,(清)姚际恒撰, 顾颉刚标点, 中华书局, 1958.12 《诗经原始》,(清)方玉润撰, 李先耕点校, 中华书局, 1986.12 《诗毛氏传疏》, (清)陈奂撰,北京市中国书店影印, 1984.6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 吴格点校, 中华书局, 1987.2 《诗问四种》, (清)王士禛等撰, 周维德笺注, 齐鲁书社, 1985.2 《魏源全集•诗古微》, (清)魏源撰, 何慎怡校点, 岳麓书社, 1989.12 《诗义会通》, 吴闿生撰,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 1959.6 《诗经今注》, 高亨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12 《雅颂选译》(增订本), 陈子展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11 《诗经直解》,陈子展撰,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 《诗经译注》,程俊英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2 以上,你们应该会发现我列出了出版社版本,这里要说的是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汉语言八个方向之一,很多学校不会开课,很多人也会忽略这门课。 一般用的是华中师大张三夕的《中国古典文献学》或者杜泽逊的《文献学概要》。 文献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凡是读古典书籍,必须讲究版本,历代著名学者都是出色的文献学家,比如刘歆刘向父子、章学诚、王国维、孙诒让、罗振玉等等。另外在此提个醒,在论文引用中,专著首先找善本、刻本、影印本,其次是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都没有再求其次。一般学界承认的是竖版繁体。 参考文献中,找专业的、权威的杂志期刊,比如你要写诗经主题的论文,就不要去找 XX 职业学院学报、XX 农业、工业大学(学院)学报。 外国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就不说了。 以上仅仅是本科基础内容 说汉语言文学学到极致,上下五千年都找不出一个,没有人能同时贯通古今、中外。要说某个方向上学到极致还能找出几个人来。远了不说,拿清代、民国的举例,比如顾炎武、戴震、高邮二王、钱大昕、孙诒让、章太炎、黄侃、王国维等等(仅举几例而已)。 题主您问学到极致是什么样子,那你绝对会是一位优秀学者而非优秀作家。 不要误以为汉语言学的好就会写作,当代还活着的站在顶端的学者如赵逵夫、黄灵庚等他们写作就很一般。 写作好坏和一个人的阅读量有关,但绝对和他是否学好汉语言没有直接关系。群里一个答主说他(她)写作好,但他(她)汉语言文学不一定学的好,否则他(她)应该去研究所或高校做学者了。 另外,想学好汉语言文学,拿古代方向来说, 这是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 这是孙诒让的《周礼正义》 这是王国维的《观堂集林》 这是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书籍(仅例举部分),希望不会打破您的幻想。 假期太长,来更一波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破千 ) 上面提到学汉语言,特别是古代类的,需要了解文献学,这里细讲几句。 读书,第一步就是要选本,版本选的对、选的好,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古籍这么几千年流传下来,难免会出现错误,最主要的问题,文献学用四个字概括: 脱,即脱字。孔子就说过:“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可见,脱文现象很早就出现了。 衍,即衍生出多余的文字。举个例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驰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亏乎?”扬雄出生于司马迁之后,司马迁怎么可能写扬雄呢?这段话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有出现,可知,这是《汉书》的原文,应该是后入读《史记》的时候写在旁边的赞语,传者不知,遽以之入正文,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讹,即错字。有可能是抄错,有可能是看错而写错。如《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晋师三豕过河”,子夏说:“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倒,文章在流传过程中,文字先后顺序出现颠倒。 对于这些问题,要是没有深厚的功底,怎么可能看得出呢。 再一个是版本问题,现在有盗版,我记得小时候买一本《阿衰》要 10RMB,盗版的只要 5RMB 或者更低,它除了印的粗糙一点以为,没有别的问题,很多小伙伴就选择盗版,盗版的销量高,书上利润就大。 同样,古代典籍中,也存在盗版问题,因为盗版书集中于湖建省的麻沙镇,故盗版又称麻沙本。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舍法行时,有教官出《易》义题云:“乾为金,坤又为金,何也?”诸生乃怀监本至簾前请云:“题有疑,请问。”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故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诸生徐出监本,复请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若监本则坤为釜也。” 由此可见版本的重要性。 大家可以参看我下面这个回答 醉里寻欢:汉语言文学大一学生,老师让读《文心雕龙》,不知道该买哪个版本,求推荐。谢谢!? 三更,再来赘述几句 感谢各位点赞和关注的小伙伴,你们的评论我都有看,能回复的都尽量回复了。 要说把汉语言学到极致,我想到的就是清代以降至新中国成立这三百年中的学者了,新中国以后出生的学者基本都做不到。特别是 21 世纪以后成长起来的学者。 原因有主观有客观。 主观因素,一是他们自身不努力,毕竟学汉语言文学是个苦差事,要甘坐几十年的冷板凳,很多人走上岗位以后又禁不住诱惑,在权力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熊十力先生有句话:“知识之败,慕虚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 [分享] 全国政协委员黄德宽以权谋私 教授白兆麟抄袭_管锡华_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40e7697f0101i8f1.html (不知道能不能打开) 客观因素上,很多人需要养家糊口,不得不为生计奔波,以至于无法专心从事学术。现在很多学校施行聘岗制,根据老师们的论文、课题来评定待遇、职称,很多老师完不成量,只能选择在论文里注水。 这一点我想到了民国时期的傅斯年先生 可惜现在很多领导都是不学有术的人。 再一点就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白话文推行至今有一百年了,我们已经没有读文言文的土壤,自然无法在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古文字学上面取得大的成就。 在对经典的学习上,无非两个途径,一是家学,如父子相传,高邮二王(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祖孙相传(段玉裁龚自珍祖孙)、叔侄相传(杨树达、杨伯峻、杨逢斌叔侄三代); 一是师徒相传,如戴震师从音韵学家江永、王念孙段玉裁师从戴震、章太炎师从俞樾、黄侃师从章太炎、陆宗达师从黄侃等。 很多小伙伴私信问我怎么学汉语言,我就自以为是的说一下我的学习方法。 学经学当专攻一经,学汉语言文学也是这个道理。 首先要有一个大方向,即到底对哪门感兴趣,比如你对古代文学感兴趣,那就选定古代文学。 其次要点面结合。这个古代文学范围太大,我们的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有点有面,以点来延伸面。 举个例子:假设我对汉赋感兴趣(可以具体至某一汉赋家,如枚乘、扬雄等),首先就要从文本出发,(这是点); 要读懂汉赋,就需要学习文字学、音韵学、了解楚辞对汉赋的影响、学习文献学(版本和目录)、了解历代学者对汉赋的评价、了解当代的学术动态、当代还存在哪些研究学者(这是面)。 这样下来,就不至于样样通样样松,也不会学完四年感觉什么都学了,但有好像什么都没学到。(毕业论文也可以顺带解决了,如果想深造,也不怕自己有太多不足)。 最后就是找一位好老师。(怎么找老师就不需要说了吧)如何评价一位大学老师的能力呢?不是看他上课的水平,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有论文、有课题。一个大学老师如果不发论文、不做课题,说明他已经不能进步了,这样的老师讲课讲得再好也没有太大用处。(可以去知网、维普上搜索他们的论文。) 以上就先说这么多。 如果大家对民国的学者感兴趣,推荐两本书 1,《民国的底气》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不再版了,当初我买的时候才十几块,现在价格一路飙升。 2,《学林春秋》 这里面的内容都是著名学者自己亲笔写的(当时作者感叹老学者们都以步入晚年,于是在他们去世前找他们求的亲笔信)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