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泠,遗迹是曾经讴歌繁荣的生命留下的缺页的梦。 阅读原文 按蛋白质构象的可变范围和误差,人脑中每个突触可存储约 4.7 比特信息[1],整个人脑可储存约 910TB 信息。若有更多 talin 之类蛋白参与,这可以再增加至多三个数量级。 过程参照: 突触储存信息的容量是如何估算出来的? 作为对比,2017 年整个互联网约有 500 万 TB 信息,可以覆盖那至多三个数量级的潜在误差。 人脑的记忆并非永固,用得少的突触连接会被剪枝而遗忘。 神经细胞不断有新的突触形成,也不断有旧的突触消失。动物受到外界刺激时,突触形成和消失的数量骤然增加。据观察,有些突触只存在几个小时,而另外一些则长时间存在并可能固定下来形成新的神经线路。 人脑的这些容量并不都能拿来存储知识。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每个特定领域可以掌握约 10 万个概念: 世界级国际象棋大师约能掌握 10 万局棋谱; 莎士比亚的词汇量约为 2.9 万,这些单词能表达的含义接近 10 万个; 医疗机器的开发支持掌握 10 万个医学概念的机器可以达到同一个领域的人类医生九成的诊断效果。 设每个专业方面的知识占一个普通人知识总量的 1%、每个概念需要 0.1MB 到 1MB 来储存,按照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里给出的估算[2],一个普通人的知识总量约 1.13TB,距离 910TB 的硬盘容量限制还很遥远。 看起来,记忆剪枝机制的存在不是因为硬盘容量限制。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