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中国城市很少有笔直的道路和棋盘式的城市肌理?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3-06-2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73
    赞:
    46
    [​IMG]
    [​IMG] 风小狼,建筑师

    我理解题主的意思是街道规整 并且建筑体量完全围合地块边界

    不知道这张图表达出的肌理是否符合你的定义

    [​IMG]

    看起来似乎和奥斯曼规划的巴黎有点类似 其实这是哈尔滨道里区

    所以类似的景象在中国不能说完全没有 只是不算多见 究其原因 是因为这样的城市肌理基本都形成于十七 - 十九世纪 包括大量的美洲城市 如题目问及的纽约曼哈顿上城与中城 以及费城中心区 新奥尔良的法国区 布宜诺斯艾利斯等 以及欧洲在这一时期的拓展区域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巴塞罗那 类似的案例还有柏林 维也纳 爱丁堡等城市在这一时期的拓展区 因城市扩张使得传统城市的步行通勤已经开始吃力 因此这种小尺度的规则路网 同时道路也有足够宽度的街区形态是为马车规划的

    [​IMG]

    更早的欧洲城市 看大量的意大利城市就能看出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街道大多蜿蜒曲折 鲜有笔直道路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如西耶那 威尼斯等

    [​IMG]

    再早的罗马时代 的确存在方格网街道的城市 如佛罗伦萨的核心区等 但经历两千年的更新后 鲜有明确统一的建筑退线

    [​IMG]

    中国的多数城市在十八 十九世纪缺乏与当时欧洲美洲的深入交流 更没有在这一时期经历大规模城市更新 当时的城市基本延续着早至明代 如北京 西安 南京等 有的甚至是宋代 如苏州 杭州等的城市肌理 采用的是大街串联胡同的基本格局 其中不乏一些经过统一规划的城市 但是历经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发展 建筑与院落这些私有财产的格局对公共街巷的影响极为严重 由于没有严格的退线控制 在中国古典时期很难见到笔直的胡同与大街 以及一些大型宅院的建造使得道路成为死胡同的现象在中国古代城市也屡见不鲜

    [​IMG]

    而中国城市的特例则是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的新事物 租界 由当时的英 法 德 等国家进行规划与建设 同时包括这一时期并非名义上的租界 但仍由俄国与日本人实际控制并主导规划建设的东北城市 因此这样的城市肌理 基本只在为数不多的租界存在 但首先除了上海以外 租界规模相对较小 其次由于历史原因 租界的发展与建设断断续续 并非从一而终的一张蓝图绘到底 且各个城市留存的租界仍然与比邻的老城肌理形成明显的差异 比如天津 汉口 上海 济南等 下图为 30 年代上海的局部 可以明显看出上海老城与租界区道路网的差异

    [​IMG]

    至于建国后 中国的城市建设进入到了一个高潮期 规划理念明显受到苏联影响 当时一批城市建设了职住合一的封闭大院 以及围绕着工厂周围的住宅大院 建筑多为大体量办公建筑与更为规则的集合住宅 公共路网密度较之十九世纪明显降低 大量的道路存在于大院内部 建筑也不再采用围合式而是采用看似更加注重公平的南北通透的赫鲁晓夫式住宅 这一时期的很多城市拓展了新城区 但更多的城市按照这一理念修订了旧城区 相似的城市形态 在圣彼得堡 基辅 华沙 阿斯塔纳这些虽然有着不同民族 语系 地域文化 但又曾经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属于同一阵营的地区都很容易找到

    [​IMG]

    而近年来中国一步跨越进入到了汽车时代 城市来到了另一个高潮期 建筑与街道之间的空间关系又一次被修正 相关建设规范的存在 使如今的中国 不会再形成如马车时代的纽约形成的城市肌理 建筑密度与绿化率的指标控制 消防环路与救援场地的设置需求 建筑之间的消防退距与日照退距 场地出入口退线等等 曼哈顿那些一百多年前的街区不知道有多少触犯如今中国建筑法规强条的错误

    [​IMG]

    补充一下 有记载唐代的长安与洛阳是笔直的街道与整齐划一的里坊 但唐代城市肌理基本消失无存 并且街道与街区的尺度均远大于纽约 唐长安里坊约五百米见方 曼哈顿上东区为八十米乘以一百五十米 且唐代里坊的街道边界并不是由建筑而是由坊墙围合形成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