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电影录音师是一种怎样的工作?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0-07-1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5,124
    赞:
    46
    [​IMG] 小米佳,电影录音师 声音设计 阅读原文

    大家好,我是一名电影录音师。我简单说说我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有不全面和偏颇的地方,请指正。

    [​IMG]
    录音真的不好干呀......

    电影录音的工作内容和分类叫法,参考黄浔老师和德格才让两位老师的回答就行了,我就不废话了。我就说说这个标题吧。电影录音师是一个怎样的工作。

    [​IMG]
    现场录音车

    电影录音就是用声音去创造电影里一切主观客观听觉感受的工作。

    简单解释就是:人为的把需要让观众听见的声音放大,把不想让观众听见的声音渐小或者消除。通过对声音成分人为的改变,让观众感知电影传递的信息和想表达的情绪。

    电影是靠视听语言来传达导演意图的,录音就是管“听”这一块的。怎么听?听什么?就是电影录音要干的工作。

    录音工作我觉得大概可以分为:拾取声音➕选择声音➕修饰声音➕重组声音➕输出声音的工作。这里面包含几个问题,咱们一个一个说。

    第一:拾取声音,就是把声音记录下来。录音录音就是这个意思。问题是记录那些声音?一个电影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剧本,剧本里最直接的声音就是对话,也就是台词。这就是电影录音首要记录的声音。在电影里我们称为对白,英文是 Dialogue。

    主要演员之外的对话,比如在菜市场旁边商贩的对话,饭馆里其他桌子的聊天,我就称之为群杂,英文叫 Crowd。

    这里面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能听清而且跟剧情有关系的群杂,也就是说这些人说的话是需要让观众听见而且有意义的,也属于台词范畴,要归到对白里。第二种是能听清,但是跟剧情没关系的,比如就打了个招呼,或者完全就是闲聊,跟剧情没有任何关系,只作为背景声音存在,这就要放到群杂里了。第三种就是完全听不清甚至听不见说什么,比如欢呼,嘈杂的火车站广场,这个也要放到群杂里,这种分配原则后面我再解释原因。

    [​IMG]
    录制女工下班群杂

    那接下来演员所处的环境也是我们要录的声音,我们称为环境。英文是 Ambient,比如在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里、森林、海边,周围的声音你一听就知道这是在哪里,这就是环境。

    再往后就是所有演员在这个环境里做的动作所发出的声音,比如关门、走路、坐下,我们叫动效(动作效果),英文叫 Foley。这里简单说一下,这个单词其实是个人名,他最早给电影单独录制这些声音并加入到电影里,所以后来就用他的名字命名了这种类型的声音和这个录音工艺,延续至今,这个太牛逼了。我想一下我的英文名字是......

    动效以外的声音我们就叫效果,英文叫 Effect。这里面又分为两种效果,一种是一般效果,比如飞机飞过、鸟儿叫、钟声、枪声、雨声等等,你可以理解为生活里能听见的,都是一般效果。还有一些生活里你听不见的,或者无法听见的声音,比如恐龙叫、外形飞船和生物发出的声音、子弹飞行的声音、时间静止的声音等等,这都属于特殊效果,英文叫 Special Effect 简称 SFX。

    以上这些,就是录音要录制和制作的声音。有时候界限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候一个声音需要几个部门配合完成,比如效果,有时候就需要和 foley 配合完成。

    这些声音有的是需要拍摄前录好的(比如动画片的台词,需要对着声音做动画人物的口型),有些是需要拍摄中录好的(大部分电影的台词,群杂等),有些是需要在后期制作中录好的(比如环境,效果,foley),所以录这些声音的地点,场所,方法,设备都不一样。电影录音就是研究怎么通过更好的方法在合适的场所用合适的器材录制合适的声音。这么说不知道看官能否明白。

    再说选择声音,选择从一开始就要选择,拍摄前就要选择,选择什么声音可以有,什么声音不可以有,把不需要的声音尽可能全部去掉,其实就是一个前期人工降噪的过程,所以在现场开拍前你会听到有人大喊:请安静!国外会喊:quiet on the set。都是为了减少一切和拍摄内容不相干的声音,提高信噪比。

    [​IMG]
    源自某好莱坞电影

    现场的声音选择就一个标准,声音成分越简单越好。能只有一种声音,就不要有两种声音。这源自于声音的一个特性,就是能加不能减。

    你分别录 a 和 b,可以把两个声音混合到一起,但是你同时录 a 和 b,想拆分这两个声音,那就很难了。但是除非你在配音棚里,你很难只录到一种声音,实际上就算一个很安静的外景拍摄环境,你至少也会同时录到 4-5 种声音,空气噪音、城市背景、虫鸣鸟叫、风花雪月等等,你很难避免。只要尽量降低不需要的声音,就可以了。

    这个是个标准,理想状态,实际工作的时候,特别是电影拍摄的时候,没有那么完美,甚至很糟糕。现场拍摄器材和工作人员带来的噪音有时候远比自然噪音要大得多。

    我这里要说一点,就是不要为了降低噪音去影响演员的表演,比如让演员轻点放碗,轻点走路啥的,这个要通过别的方法解决,比如把碗底、鞋底垫一个海绵之类的减震材料,比如拍摄完毕现场补录一下有问题的台词。但是一定不能为了声音去改变演员的表演方式和节奏,这是我目前的认知。这一点可能有人不认同,下面可以探讨。都不是绝对的,要活学活用。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还有一次选择,就是拍摄完毕,要对同期录制好的声音进行第二次选择,把有用的,好的声音提炼出来,替换掉不好的。我们称之为修同期声,或者修对白。

    再说修饰声音,你可以理解为 PS 声音。但是这个 PS 的过程,不一定都是为了美化声音,有时候正好相反,是为了丑化声音。具体就要根据影片内容而定了。这个 PS 包括对声音降噪、频率调整、空间处理、效果处理等等。根据画面的内容,把声音调整到最合适的状态,保持所有声音的统一,均衡,贴合画面,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是一个偏技术性的工作,也是电影声音后期制作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道流程。

    然后是重组声音,也可以叫设计声音,这就是偏重艺术性的一部分工作了。什么是声音设计?简单的说,就是使用哪些声音,按照什么比例、顺序、效果去安放所有的声音。每个声音是早一点?晚一点?大一点?小一点?用这个声还是用哪个声?这种效果还是那种效果?这一切选择都是电影录音要做的重要决定,因为结果是天壤之别。这也是电影录音这个工作中最难的部分。

    我没有什么好办法,我个人资质也比较差,就是多听,多看,多做,多感受,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深度,提高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还有就是要敢于创新,打破常规。对我而言,先把这些做好就能提高不少。记住你做声音的目的,除了还原以外,要有你的情感在里面,这部分关乎表达,有情感的声音才能有好的表达。但是有情感的声音,不是声音本身有情感,是通过你的设计,让这个声音在此时此刻听起来有情感。这个就是好的声音设计。

    说的有点悬,这种东西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以看一下《国王的演讲》,片头讲话那一场戏,你看完之后,感受一下画面里是什么气氛,你是什么感受,这种感受除了画面传递出来的以外,声音传达了多少?你会发现,声音对于这一场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画面。表现了此时此刻国王的尴尬境遇。这就是有表达的声音。好的声音设计。

    重组声音还有一个意思,就是把之前所有部门的声音汇总到一起,重新调整比例,位置,声道,效果,然后把这些声音混合到一起。重新复原画面里的声音空间,我们称之为混录,或者终混。所以你看,电影录音其实是一个先把声音分离,再把声音重整的过程,但是经过了这个过程,电影里的这个声音空间就不再是现实里的那个声音空间了。它是电影录音通过自己的加工创作之后,按照自己的(也是导演的)意图重新架构的声音空间,这里面的信息都是有用的有序的声音 ,而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声音。但是你听起来,又觉得跟真实的声音完全一样。这就是电影录音追求的最好结果。

    最后是输出声音,这个说法不是很好,也没想到更好的,意思是,最终制作好的电影成片声音,还要按照不同类别,也就是之前说的这些类别分别输出单独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对白,群杂,环境,效果,特殊效果,foley,音乐,M&E 等。这些文件要根据宣发要求制作不同的声音制式,比如全景声,7.1,5.1,DTS,立体声,等等。根据放映环境制作不同的版本,

    这里面说两个问题,一个是音乐,音乐录音不归电影录音管,但是录制好的音乐要交给电影录音做电影混录。所以在混录的时候,电影录音会对音乐做一些位置、成分、比例、效果的调整,这个是电影录音的工作,主要根据和电影里其他声音的匹配来决定,有时候是对音乐调整,有时候是对其他声音做调整。很多导演觉得只要有音乐和对白就可以了,其实是没有建立一个电影中声音空间系统的概念,大部分中国电影导演最不懂的一是声音,二是 CG。

    另外一个问题是 M&E,这个中文叫法是:国际声带,就是吧跟剧情有关的所有台词拿掉以后,剩下的所有声音总和,这个是为了给电影在其他地区放映的时候,配其他语言版本而准备的。有时候,一些群杂也需要拿掉,因为有语言类的信息都需要被替换成其他语言版本。这也就是一开始我说到的语言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开始的时候,就要清楚哪些台词是将来制作国际声带的时候要去掉的,那些事可以保留的,需要去掉的都放在对白里,保留的放在群杂里。就是这个意思。

    再多说一句,以上这些工作,在国外都是有从业几十年的不同专业人士进行工业化分工制作,每个项目的制作人员至少几十个。国内因为条件不好,从业人员超过 5 年的就算不错了,很多人后来改行了,大部分是新人在制作,而且一个项目最多也就十几个人,有时候只有几个人。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国产电影的质量不是很好了吧。这不仅在声音行业,在其他行业也一样。但是没关系呀,我们的观众不 care 呀。吃垃圾食品快餐吃多了,没有对品质的要求呀,所以经常 5.1 的影院就一个喇叭出声也能看完呀。我还能说什么呢?

    好吧,这篇稿子写了快 10 天,主要是没有整块时间,仓促了点。可能问题挺多的。随时提问,质疑,但是希望是自由讨论,别恶意攻击。每个人的认知有限,所以我们才来到知乎!谢谢大家!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