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之圣雷,以语音音系和正字法为主的语言学爱好者 阅读原文 首先,国际音标理论上可以表示所有语言的所有发音,所以当然覆盖了声调语言中标记声调的方式,只是「英语音标」中没有声调符号罢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粗略的附加符号,一种是更为细致的五度标记法。 第一种,附加符号和拼音中的声调符号长得差不多,但表示的音有所不同,[á]是高平调、[à]是低平调,[ǎ]是升调、[â]是降调,[a᷉]是降升调,所以拼音四声可以写作 /á ǎ a᷉ â/。第二种,按照类似简谱的方式把相对音高划分成 1~5,阴平 55、阳平 35、上声 214、去声 51,即 /a⁵⁵ a³⁵ a²¹⁴ a⁵¹/;或是按照阶梯状排布,˩为最低,˥为最高,则 /a˥˥ a˧˥ a˨˩˦ a˥˩/。 然后回到这问题上来。设计拼音的目的是什么?拼音是一套拉丁化方案,不是为了能「最」准确地表示发音,而是将汉字这套书写系统转换成国际上最普遍使用的拉丁字母,在不出现汉字的场合代替汉字使用(并让使用其它文字体系的人能通过拼音大致了解汉字的发音)。理论上最好能基于并最大限度地使用 26 个拉丁字母(拼音方案中对于怎么把⟨ü⟩的帽子去掉可谓动足了脑筋),这样也可以和拉丁字母键盘兼容,便于输入和印刷。 以下是和宽式国际音标的对照表,也就是说,如果按照音标来书写的话,长成每列右边的样子: 还没考虑儿化的情况,否则会非常复杂 上述这些音标中,超出 26 个拉丁字母的可太多了。尤其是普通话靠送气与否来区分声母,送气角标⟨ʰ⟩在输入时就会非常麻烦。而同理,26 个拉丁字母之内又会有不少空缺的,包括⟨b c d g h q r v z⟩这 9 个,也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就算声调符号不用弄得那么复杂,保留⟨ā á ǎ à⟩这样四种附加符号,在声母和韵母方面如何输入和印刷,还是个大问题。 况且再回到拼音最初的目的上——拉丁化。拉丁字母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国际音标,认识拉丁字母而不懂国际音标的大有人在,我猜测题主也很有可能只了解 48 个「英语音标」,而对普通话中很多音标都是第一次见到。既然拉丁字母通行世界在拼音方案之前就已经是事实,那基于音标设计拼音就意义不大,就算转写也没多少人看得懂…… 其实就本质而言,汉语拼音是一套「音位方案」,而不是「音素方案」,无法像音标那样做到「一音一符、一符一音」。然而……也不得不说,因为拼音的存在感过于强烈,以至于绝大多数拼音教学中都把拼音和「标音」划等号,没有意识到拼音为了能用 26 个拉丁字母表示而做出了很多妥协之举。教学者往往也只能用“整体认读音节”之名要求学习者强记,甚至会冒出“汉语发音不要受音标的影响”等古怪言论。 阅读原文